校企聯合攻克大數據智能運動鞋技術
本報訊 (記者 莊嚴) 上月30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線上組織由黎明職業大學、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廈門理工學院、華僑大學共同完成的“大數據驅動的‘智能運動+大眾健康’關鍵技術及裝備產業化”項目成果技術鑒定會,對項目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項目在全國率先攻克大數據智能運動鞋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記者了解到,“大數據驅動的‘智能運動+大眾健康’關鍵技術及裝備產業化”項目,由我省高校攜手國內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經過多年攻關,闖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技術路線,將可穿戴設備做成智能運動鞋,連接大數據實現實時監測相關系列指標,可自動調節鞋內濕度和熱度,從而起到類似空調的效果。該項目關鍵技術已獲發明專利14件,軟件著作權3項,發表學術論文7篇,在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運動品牌企業內完成落地應用,成果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據該項目主持人、黎明職業大學校長王鋒教授介紹,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每一雙鞋都是穿戴者的“AI鞋伴侶”,它能夠自動記錄穿戴過程中的各種數據,比如壓力、摩擦力、溫度、濕度、風速、時間等,再結合穿戴者的使用習慣,自動進行深度學習,成為最“懂”穿戴者的鞋。
一旦穿戴者身體健康出現問題,“AI鞋伴侶”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自動判斷出穿戴過程中的細微差別和異常,并結合知識圖譜,告知穿戴者。傳感器具備數據精準、超長續航、運動狀態識別、大數據-糾正跑步姿態等功能,實現久坐不動提醒、劇烈運動警示、跑鞋使用壽命提醒等健康管理功能。
鑒定專家委員會由中科院院士、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美芳教授領銜。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取得了多個技術創新成果。一是面向運動裝備的智能化需求,建立典型運動裝備的全數字化模型,借助有限元仿真和流體動力學仿真等數值計算方法,將運動裝備結構設計和傳感器分布方案相匹配,解決了運動裝備智能性和舒適性難以兼容的難題;二是開發多傳感器微弱信號的“采集-特征提取-壓縮-無線傳輸-重構”一體化技術,解決了信號交叉干擾難題,保證了所采集信號的穩定無線傳輸;三是開發基于手機APP的智能運動裝備監測大數據處理系統,將監測數據與人體狀態數據進行映射,進而通過數據挖掘定制化用戶的運動策略,最大程度地發揮運動裝備的智能化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