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莆田,離不開一個字“鞋”
說起莆田
離不開一個字
那就是——“鞋”!
相信每一個在
微商和網店買過鞋的人
對“莆田鞋”這三個字
都不會陌生
曾經,它是高仿鞋的代表,“比真鞋還真”的口號,讓莆田“名”滿天下。
但這背后,其實滿是產業鏈“工具人”的心酸。盡管擁有世界一流的制鞋技術、制鞋工匠,但品牌缺位一直是懸在莆田鞋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莆田鞋業的名聲飽受“假鞋”“抄襲”煎熬,鞋商與“鞋都”,急需恢復名聲。
樹立企業優質品牌的升級轉型勢在必行。2022年3月,“莆田鞋”完成蛻變,讓外界重新認識了它:“莆田鞋”集體商標正式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成功注冊,成為全國首個以地級市命名的鞋業集體商標。
其實,莆田制鞋歷史已逾百年,明清時期,因為當地耕田貧瘠,為了填飽肚子,人們只好從事手工業,大量制鞋手藝人、鞋販由此而來。
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莆田首家國營企業——莆田鞋革廠成立。上世紀70年代,中國大陸出口第一雙麻底爬山鞋,第一雙粘膠鞋就出自這里。
隨著發達國家和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外轉移,1987年,莆田鞋革廠一次性引進8條生產線,開始全面為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國際知名品牌代工。
僅用十年,莆田年產鞋超億雙,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6年,莆田鞋業總產值暴漲到42.9億元,成為莆田支柱產業。
目前,莆田正實行以“莆田鞋”集體商標為母品牌,各鞋企孵化自主品牌的“1+N”聯合創牌策略,標志著“莆田制造”走向了“莆田創造”。
據悉,現已有20家鞋類生產企業獲得授權使用該集體商標,雙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雙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近百項國家專利和國際專利,打造了全球首個滿足商用需求的鞋類智能工廠,設計日峰值產能2800雙,15秒內可以精準測量腳部3D數據與54項健康數據,并給出有針對性的穿鞋和改善建議。
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公司出口運輸受阻,“這導致我們的貨運速度變慢,庫存承壓,貨款回籠賬期延長。”雙馳的財務總監何丙文告訴記者。
為解決其融資需求,人民銀行莆田市中支指導交通銀行莆田分行開辟綠色通道,組織專人為該公司提供授信服務,給予該集團授信敞口額度2.5億元,還主動降低貸款利率及銀承手續費,下調貸款利率22BP,并給予結售匯優惠80BP,大力支持集團生產經營發展。
為更好地支持重點鞋企發展,人民銀行莆田市中支實地調研了解企業困難,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在全省首推“白名單”鞋企政策性融資擔保機制,指導商業銀行為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的重點“白名單”鞋企紓困解難,提供“純信用、零保費,見貸即保、全覆蓋”優惠政策。
企業創新升級,金融支持也在升級。
人民銀行福州中支牽頭制定印發《2022年福建省“一縣一品 貸動‘閩’生”專項行動方案》,發揮跨部門“幾家抬”合力,為全省59個縣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群體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在專項行動引領下,人民銀行莆田市中支推動荔城區制鞋業等傳統制造業產業“老樹開新花”。
綠色低碳也是莆田鞋企轉型的重點方向。
莆田市祥麟鞋業作為一家出口訂單型企業,近年來致力于提高低碳環保原材料普及率,但采購綠色環保原材料還缺一筆資金。了解到企業需求后,人民銀行莆田市中支指導郵儲銀行莆田市分行制定《鞋服行業綠色供應鏈生態圈項目實施計劃方案》,創新打造“鞋服產業鏈綠色貸款”,為該企業發放全省首筆鞋服產業鏈綠色貸款500萬元,支持其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莆田市中支已聯合莆田市鞋服產業產融對接會等多場融資對接會,促進簽約16個項目,簽約總額34.26億元,目前已給14個項目累計放款17.18億元。截至10月末,全市制鞋業融資余額達74.31億元,同比增長14.6%。
這樣的莆田鞋
你重新認識它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