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正式殺入黃酒市場 引起業界議論紛紛
新華網近日發布消息稱,“李寧”品牌創始人李寧正式進軍黃酒行業,投資并推出“十二閱”黃酒。一時間,究竟李寧該不該做黃酒、能不能大賣,掀起了業界的議論紛紛。
長期以來,黃酒行業都以溫文爾雅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近幾年也在努力向年輕化、時尚化轉型。有推文大膽描述說,年輕人早C(Coffee)晚A(Alcohol)已經是常態,早起咖啡、晚上微醺。晚上的A,主要是滿足輕社交需求,適度釋放一天的工作壓力。作為15度左右的糯米發酵酒,黃酒營造出來的“低度微醺”,解壓治愈,正好在年輕人的審美點上。
李寧這些年不斷走出運動界,尋求更多和年輕人的契合點,可能一般人難以理解。因為運動界內本身就涵蓋了從服裝、鞋類到器械的豐富產品線。況且,既可以開發專業技術領域,也可以服務普通大眾,應該很有前途,也不算夕陽行業。然而,李寧要做的、能做的,國外的頭部品牌也是完全能做得到。除了運動品牌,還有許多準運動、戶外品牌在虎視眈眈,還具有近乎奢侈品的優勢。因此,李寧在事實上長期處于相比于國際品牌的二線地位。
因此李寧要競爭,就是得持續砸錢,然而只要國際品牌稍稍價格下探進行打壓,馬上就會讓李寧及以下的國產品牌不堪重負。想要突破,除了打國潮牌、經濟牌,進行差異化定位,其實很難有核心競爭力所在。
打運動牌打不過,打價格戰不行,市場還同質化,轉而尋求其他戰場也是人之本能。那么支點在哪里?年輕人審美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可依賴方向。也就是說,只有比別人看得更遠,更早去年輕人心目中布局,才可能擺脫紅海,低成本高姿態進入,為將來鋪路。
至于說黃酒,非要認為它已經是很多年輕人認可的消費品,這是言之過早。黃酒在國內并非像白酒那樣具有大江南北的認可度。無論給予黃酒多少的文人氣質、富人首選之類的歸納,黃酒不及白酒、紅酒的規模應該是事實。何況,黃酒要形成年輕人的文化,偏偏年輕人的文化是最多變的。前些年有雞尾酒,也說要主打年輕人市場,最后也還是縮回到了酒吧市場。那么黃酒強調文人氣質,這個和年輕人的心理需求有多遙遠?如何定義年輕人?北上廣深的年輕人能一樣嗎?杭州的年輕人和順德的年輕人一樣嗎?得看過市場表現才能斷定了。
國潮之風,是當下國產品牌的一面旗幟。然而國潮本不應該只是從歷史中尋找符號,從歷史劇中找尋新的時尚感。企業更應該明白,國潮只是一種風格而不是品格。企業的品格、產品的品格,恰如人品之根本,格局與智慧遠比流行的技法重要得多。正如華為和小米就沒怎么去刻意跟隨國潮之風,卻能抓住了人心與潮流所在走得更遠,產業也更廣,這也應該是所有跨界者的借鑒了。
- 上一篇:這雙鞋藏有11項國家專利
- 下一篇: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