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鞋之王誕生:“擊敗”百麗、達芙妮,一年賣出 1 億雙鞋
2017 年,可以說是國內鞋業的轉折點。在這一年,曾經的鞋王百麗 " 賣身 " 退市,與之并肩的達芙妮則是全年虧損超 6 億,閉店上千家;2020 年,受疫情影響,實體行業再次遭受重創,一代鞋王達芙妮,負債 42 億宣布破產,正式退出實體零售業。
然而,也就是在整體行業遇冷的大環境下,卻有一家鞋業品牌逆勢崛起,門店數量突破 9000 家,一年賣出 1 億雙鞋,年營收 50 億元,以黑馬之姿突出重圍,它就是大東。
1970 年,陳光敏出生于浙江的一戶農村家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方沿海地區制鞋業開始興起,家庭手工作坊不計其數。和很多同齡人一樣,17 歲的陳光敏離開了家鄉,進入一家制鞋廠打工,從鞋子的設計、制作到銷售,都有所涉獵。
打工期間,陳光敏發現富貴鳥所生產的男士皮鞋十分火爆,但卻并沒有生產女士鞋。于是陳光敏便開始琢磨,如果生產女士鞋,能否復刻富貴鳥的成功?就這樣,1996 年,陳光敏離開了鞋廠,拿著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創辦了浙江康鳳鞋業有限公司,也就是大東鞋業的前身。很快,陳光敏就品嘗到了差異化競爭的甜頭。男鞋市場廝殺激烈,康鳳鞋業則是在女鞋市場上異軍突起。在掘到第一桶金之后,陳光敏也是正式將康鳳鞋業更名為大東鞋業。
當時在市場上,共有兩種批發零售模式,一種是以奧康、康奈為代表的 " 連鎖專賣模式 ",另一種則為以意爾康、蜘蛛王淼?" 終端專賣網點模式 "。不過,不論是任何消費模式,都存在著同樣的弊端——價格。經過經銷商、零售商等層層中間環節,原本 20 元成本的鞋子,到了消費者手里,可能就要百元以上。
為了在價格上做到極致,陳光敏決定實行公司控股,聯營開店,統一管理的聯營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將全部中間環節砍掉,由總部統一管理,統一定價,最大程度降低中間成本的支出。
雖然從公司和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方法能夠做到雙贏,但對于此前的代理商來說,無疑將損害到他們的利益。為了說服代理商,大東對全部門店進行進行自營改造,由公司主要控股,并且未來的資金投入等均由大東負責。同時,為了保護代理商的利益,全部盈利均按持股比例進行分配;而如果出現虧損,則由大東承擔全部損失,代理商能夠拿到 10% 的 " 最低收益 "。也就是說,無論經營情況如何,代理商始終都在賺錢。
依靠這一戰略,大東迅速在全國鋪設大量門店,并且保證基本每一雙鞋都以最低的價格呈現給消費者,最便宜的鞋子往往只要 20 元左右,最貴也不會超過 300 元。除此之外,大東還借鑒了類似快時尚行業的經營模式,從國外引進先進生產線,一雙鞋從設計到銷售僅需 14 天,以超高的生產速度緊隨潮流,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超高的效率,也就意味著擁有了市場主動權,同時也有能力去壓低單價,保持在性價比上的優勢。
庫存方面,大東采取零庫存銷售模式。如果產品賣得不好,便會降價出售,如果還是不行,甚至會采取買一送一的方式捆綁銷售。依靠這一模式,大東基本實現了零庫存,每季的鞋子基本都不會留到下一季,最大程度上減輕了庫存積壓問題。
而在營銷方面,大東也是很有一套。雖然大東很少請代言人,但所聘請的每一位代言人,都十分有分量。此前,正值大 S 發紅之際,大東重金聘請大 S 做品牌代言人;《跑男》斬獲上億流量,大東也是迅速請到了楊穎做代言人。親民的價格,卻營造出了高端的形象,自然也吸引了消費者們的目光。
以消費者為中心,把握市場趨勢,調整運營模式,讓大東成功實現了逆勢崛起。時至今日,打動已經從曾經的小作坊,發展為如今坐擁 28 家分公司,3 處研發基地,9000 家門店,女鞋銷量全球第一的鞋業巨頭。
對于未來的展望,陳光敏曾在品牌大會上表示,將在未來逐步打造 " 生活圈 ",當中涵蓋大東旗下全品牌商品,以及便利店、咖啡店、休閑區、小型游樂園等在內的休閑設施,在滿足購物需求的同時,解決消費者的休閑娛樂需求。大家又是否買過大東的鞋子呢?
- 上一篇:鞋子加盟品牌鞋代理
- 下一篇:零售連鎖數智化啟程 指標平臺+智能分析重塑業務洞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