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鞋之都”,這次來真的
圖片來源:湄洲日報
中新網消息,記者29日自莆田市鞋業協會獲悉,“莆田鞋”集體商標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成功注冊。這是福建省首個以市級行政區劃地名命名的鞋業集體商標,業界人士認為,這標志著莆田鞋業從“莆田制造”向“莆田創造”轉變,將有力促進莆田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莆田共有4000多家鞋企、50萬名從業人員,產值超千億元,年產鞋13億多雙,占全國產量的近十分之一。有關部門表示,接下來,將對不自創品牌又不申請無償使用公用品牌“莆田鞋”而進行假冒名牌的一小部分小作坊,予以堅決打擊。
解讀:作為全球知名的“假鞋之都”,莆田可謂成也制鞋,敗也制鞋。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眾多知名運動鞋品牌代工以來,鞋業逐漸發展成為莆田支柱產業。1990年,鞋業占莆田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就達到近八成。然而,因為訂單有限、加工利潤又低,為獲得更大利潤空間,越來越多的工廠和個人開始走上造假之路,莆田假鞋逐步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在2020年10月召開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時任莆田市市長李建輝曾公開“自嘲”:“有一個尷尬的笑話,如果你的耐克鞋穿兩年就壞了,是真的耐克,如果三年才穿壞,那就是莆田做的。”
為摘掉“假鞋之都”的帽子,多年來,莆田一直在持續打假。但正如時任莆田副市長蔣志雄此前所言,莆田有數十萬人從事與鞋業相關工作,光靠嚴打,似乎不能解決問題,轉型迫在眉睫。
盡管已努力多年,但顯然,要撕掉“假鞋之都”的標簽,并不容易。“莆田鞋”轉正之路,任重而道遠。
就在不久前,《莆田市“十四五”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提出,要打響“莆田好鞋”品牌,打造成為中國鞋業走向世界的特色窗口。“莆田鞋”商標也被寄予厚望。上述規劃提出,著力打造“莆田鞋”集體商標,支持鞋業、工藝美術等行業龍頭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挖掘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區域品牌生態圈。莆田,能否誕生真正的“國貨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