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熱”必須遏制
近日,“炒鞋”成了社交平臺上的熱詞。在網絡交易平臺上,多款國產球鞋價格暴漲。其中,一雙參考售價1499元的球鞋,被炒到48889元。
從過去奇貨可居,到如今“炒鞋”,本質上都是利用供求失衡來牟取暴利。“炒國產球鞋”說到底是通過忽悠和蒙蔽的方式,讓消費這類球鞋的符號屬性不斷凸顯——感覺穿上這類鞋就不僅有經濟實力,還有所謂的文化格調與生活品位。換言之,這就是一種炫耀性消費。
實際上,“炒國產球鞋”不僅利用了消費的符號屬性,還利用了年輕人樸素的愛國情感,將年輕人的家國情懷庸俗化、利益化、商品化,背離了市場經濟的法治規則,破壞了行業生態,影響了市場秩序。
消費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也具有文化意義和社會意義。人們在購買商品時,不僅會有物質上的考量,也要迎合或引領社會審美,還會受到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的影響。追捧國產球鞋沒有錯,但決不能融入功利算計,不能將愛國情懷進行瘋狂的利益變現。
打著愛國幌子的“炒鞋熱”,必須遏制!
- 上一篇:為什么一雙原價鞋你買不到
- 下一篇:“世界杯經濟”升溫:零食和鞋服消費也“蹭蹭”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