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Adidas,和那些即將消失的運動品牌
面對疫情這只“黑天鵝”,餐飲、旅游行業遭受重創。同樣,對于運動品牌而言雖說勉強可以用線上渠道維持生存,在國內也不乏618這樣的時間節點,但是單靠線上渠道終究獨木難支。線下門店的關閉,在影響營收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庫存壓力。
今年4月,發布2020財年一季度財報,凈利潤同比狂降96%。彼時疫情已經擴散全球,Adidas全球門店有超過70%都處于關閉狀態。線下渠道銷售量驟降,而為了盡快清理庫存,Adidas選擇在線上進行瘋狂促銷。
其實早前從3月8號開始,Adidas就在進行多輪優惠活動,從開始的5折優惠購、淘寶天貓特賣促銷、“親子節”、“跑步節”到6月份的瘋狂大促,擊穿底價的3折、4折。無一不在表明Adidas正在承受巨大的庫存壓力,急需釋放庫存回籠資金。
與此同時,Adidas線下門店的優惠力度也不弱。在國家沒有明確要求門店歇業事,當時還未大規模閉店,Adidas線下的部分門店就開啟了“買一贈一”的活動以此來吸引客流。盡管如此,線下門店客流量還是明顯下降。
換句話說,在很長一段時間,為了清理庫存,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的促銷預計會持續一段時間。
作為Adidas對標的對象,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的日子更是不好過,畢竟Adidas季度財報還是盈利的。
近日,Nike發布了2020財年財報數據。財報顯示截至5月底,2020財年第四財季營收為63.13億美元,虧損7.9億美元。
尤其在大本營美國,疫情本身影響較大,其次近幾個月的全美黑人運動更是再添煩惱,雙重打擊下Nike出現2年來首次季度虧損,同比下跌接近4成。
第四財季財報發布后,Nike股價26日收跌7.62%,市值1457億美元,較25日收盤縮水約120億美元。距離最高1642億美元市值已跌去11%。
在電商平臺,Nike早在4、5月已經開始了力度不弱的促銷活動。相比于線下力度更大。6月1號,僅在天貓平臺,Nike只用不到三分鐘成交額就突破了1億元,中國消費者對于Nike的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在Nike總體營收下降的趨勢下,大中華區的銷售額還是保持著增長的態勢。
相比于同行,Nike線上渠道已經營多年,疫情加速了Nike對于其他地區線上渠道的重視與布局。疫情爆發后,Nike也將大中華區的經驗移植到歐美地區,據財報顯示,Nike上一財年線上渠道銷售額約占總營收的30%。
盡管如此,短時間內的電商爆發也不能彌補門店關閉、經銷商訂貨取消和供應鏈中斷帶來的后果,作為Nike在中國最大的經銷商,滔博體育近日財報也反映出其營收增速的下滑,疫情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
在Nike發布財報同一天,其首席執行官John Donahoe通過電子郵件向全體員工發出提醒:裁員即將到來。
作為全球運動品牌的龍頭企業,Nike本身擁有著各方面的獨特優勢,可盡管如此,其四季度還是虧損了7.9億美元,不可謂不傷筋動骨進行裁員。
可想而知,那些現金流不充裕的中小型乃至一些大型企業,情況只會更糟糕。
美國服裝零售商Gap集團曾在向SEC提交的文件中表示,由于疫情期間其門店被迫關閉,公司所存有的17億美元現金已消耗10億美元,如果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找不到更多資金且業務無法出現好轉,集團將面臨破產風險。
目前Gap也在積極自保,大約8萬名Gap員工不得不無薪休假,同時Gap停止支付近3000家門店租金,不排除大規模租金違約以及永久閉店的可能性。
GAP財報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累計已損失超過10億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Gap的信用評級被標普下調為負面,相當于投機級。
受疫情影響紛紛取消或延遲的體育賽事,也給本就損失慘重的運動品牌更大的打擊。
2020年因東京奧運會、歐洲杯等賽事而被稱為“體育大年”,運動品牌為此蓄力已久。
然而隨著疫情不斷升級,體育賽事的日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擾亂,而各大運動品牌此前付出的真金白銀也成了沉沒成本。
端午節假期前的最后一個周六,CBA恢復比賽,京遼焦點戰首節100萬+的在線觀眾人數,給體育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而相比之下,在疫情嚴重的美國,NBA官方于3月12日決定暫停2019-20賽季余下所有比賽,聯盟進入停擺,預計票房損失將達5億美元,NBA聯盟的電視轉播協議也會遭受打擊。據多家媒體報道,NBA計劃在7月30日開賽。根據提議的賽程,NBA總決賽第7場比賽最晚可能在10月13日舉行。
而東京奧運會今年大概率無法如期舉行,消息傳出,作為重要贊助商的美國運動服飾集團Nike周四股價開盤即大跌10.4%。而此前Nike剛剛在紐約舉辦2020年Nike Future Sport Forum科技峰會,專門以即將于7月揭幕的東京奧運會為契機,發布了一系列由高科技加持的Nike最新產品,將應用于奧運會期間田徑、滑雪等賽事上。
全球各項體育賽事的停擺,也意味著,往常慣用的這一刺激銷量的最佳方式沒有了,他們不僅損失了一筆廣告費,還會影響之后的銷售狀況。
1月8日,英國媒體《太陽報》統計并公布了目前歐洲五大聯賽一年的球衣贊助費排名。
從前十榜單來看,Adidas占據了半壁江山,Nike贊助了4家,僅僅Nike給巴薩的球衣贊助費用,就達到了每年1億英鎊。
而這還只是球衣贊助的費用,再加上明星球員的品牌簽約費、賽事冠名費等,體育營銷費用占據著他們成本支出的重要一部分。
曾經強力的消費拉動助力,在今年將化為泡影,而且還帶來了巨大的成本。
燈光下的巨頭們尚且步履維艱,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可能堆滿了中小企業的尸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