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tex集團近20年來首次虧損,將關閉1200家門店
6月11日消息,西班牙服裝巨頭Zara母公司Inditex發布截至4月底最新第一季財報。數據顯示,Inditex公司第一財季錄得凈虧損4.09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凈利潤7.34億歐元。
快時尚Zara告別黃金時代
作為全球最大的時裝零售商之一,Zara母公司Inditex表示,新冠疫情對其業務造成巨大沖擊,導致其銷售額大幅下降。本季度銷售總額為33.03億歐元,較去年同期的59.27億歐元下降44.27%。
要知道創立于1963年的Zara直到去年也還在增長的快車道上。在截至1月31日的12個月內,該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8%至283億歐元,較上一財年4%的增幅有所提升,主要受益于電商收入大漲23%至39億歐元的推動,凈利潤則增長6%至36億歐元。
不過業界對于Inditex集團的這份成績單并未感到意外。
除了Zara,Inditex集團旗下品牌還包括Bershka、Massimo Dutti、Pull&Bear、Stradivarius、Zara Home、Oysho以及Uterque。截至報告期末,該集團在全球共擁有7412家門店,其中中國大陸共有570家門店,從今年2月開始部分地區門店因疫情而被迫停業,4月期間該集團幾乎85%的品牌門店都處于關閉狀態。
Inditex集團盡管進入電商領域較晚,但來已經開始著重發展線上業務。Zara的全球電商網站已打通106個新線上市場,在全球202個市場都設有線上平臺。除了有自有網上商城在2012年9月進駐中國外,ZARA還于2014年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為更好地發展數字化業務,Inditex集團特別為Zara電商部門設立了一棟新的大樓,Arteixo總部占地6.3萬平方米。并且配置了該部門所需要的攝影和視頻制作設施。
Inditex集團坦承,盡管旗下品牌2020年春夏季產品均獲得市場好評,但大面積的關店依然對業績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不過期內的電商銷售額大漲50%,4月更是猛漲95%,未來集團會繼續押注全渠道戰略,以適應消費市場大環境的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Inditex集團還提出了史上規模最大的關店計劃,將于2021年關閉至多1200家門店,占整體門店總數的16%,主要針對Zara、Massimo Dutti和Pull&Bear等品牌的小型門店以及盈利能力小于26萬歐元的門店。
為了加快轉型,Inditex集團還將斥資10億歐元,大力押注數字化領域,目標在2022年把電商收入占比從14%提升至25%,并為所有品牌引進IC標簽,大幅提高門店的庫存管理效率等。
路透社早前在報道中明確指出,全球服裝零售市場繼續面臨重大結構性挑戰,Inditex集團已不再穩坐市場中最佳的寶座,其近7500家門店的龐大門店成了包袱,零售渠道的增長動力已經到了天花板。
本土國潮品牌迎來春天
如果說過去10年是海外快時尚巨頭的"黃金年代",那么可以預見的是,現如今本土國潮品牌也正在迎來最好的日子。國際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遍地開花和實現高速增長,點燃了本土的快時尚熱潮,促使本土時尚品牌向快時尚模式轉型。近年來,一批本土成長的快時尚公司,如韓都衣舍、、拉夏貝爾和MJstyle,正在迅速走紅。
當初追捧過國外快時尚品牌的80后、90后基本步入而立之年,而新生代消費主力軍"Z世代"對時尚的定義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有自己的個人品位,喜歡設計感強的新潮服飾,這也讓快時尚品牌不甚講求設計、"唯快不破"的打法接連失效。消費趨勢變化背后,也是中國本土服裝品牌的底氣。
十幾年前,中國傳統服裝行業在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大力沖擊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如今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本土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正逐步釋放,加上成熟且龐大的本土供應鏈,這兩年本土服裝品牌和網紅品牌也紛紛借助網絡渠道崛起。
憑借其獨有的"買手小組"模式,韓都衣舍可以實現海量產品設計和更快的生產周期。韓都衣舍擁有超過260個買手小組,每個小組獨立運營,由3-5個負責不同任務的員工組成,包括:產品設計、采購、銷售、下訂單等。與傳統企業的常規做法不同,韓都衣舍采用分權管理的模式,在此模式下,每個買手小組都有權利制定自己的采購方案并決定產品的定價、生產規模、促銷期和折扣價等。
另一個案例是本土快時尚品牌MJstyle。這家快時尚公司經營兩個快時尚品牌:MJstyle和Topfeeling,每季推出超過3,000款新品。根據消費者的反饋和意見,零售商每周每店都會更新100款左右的新品,以滿足顧客對潮流和個性化的需求。
紅人電商獨有的預售模式能有效降低庫存,通過不斷對上游的多家合作供應廠商進行篩選、改造,形成符合公司的柔性供應鏈,使得供應商從單純的生產制造轉為供應鏈的協同服務生產,通過多次、小批量的下單方式解決服裝品類高庫存的痛點。
隨著電商直播、C2M和MCN概念的興起,作為快時尚消費主力軍的年輕群體也更樂于接受新事物,如淘寶、抖音上的直播帶貨等,而本土快時尚類企業在線上的率先布局也將推進行業銷售渠道的結構性優化。
不管營銷手段如何更新迭代、各品牌間競爭如何激烈,毫無疑問的是,未來快時尚賽道將迎來本土品牌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