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聯手亞馬遜 百億補貼“攫取信任”
【-電商資訊】亞馬遜和拼多多,一個是全球電商巨頭,一個是利用下沉市場和社交渠道異軍崛起的國內新興電商平臺,當兩個名字出現在了一則購物節的合作新聞中,也引發了外界不斷的遐想。
“雙十一”剛剛過去,拼多多和亞馬遜又想借助“黑五”擠一擠用戶的錢包。
新電商平臺拼多多于近期宣布,旗下“全球購”業務已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四地設立“全球購海外站”,將通過全球直采、保稅區直郵、包郵包稅、百億補貼等綜合舉措,全力進軍“黑五”海淘市場。
與亞馬遜合作很可能是拼多多“全球購”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時代財經了解,亞馬遜的海外站商品在拼多多APP里有專門的售賣頁面。此外,拼多多“全球購海外站”還與包括亞馬遜在內的眾多供應商展開了合作。
亞馬遜表示將在拼多多開設一家“快閃”店,該商店將在12月底前運營,提供來自海外的約1000種商品。
亞馬遜和拼多多,一個是全球電商巨頭,一個是利用下沉市場和社交渠道異軍崛起的國內新興電商平臺,當兩個名字出現在了一則購物節的合作新聞中,也引發了外界不斷的遐想。
調整策略的亞馬遜
對于亞馬遜來說,拼多多成為了自己重返中國市場的一扇窗。
自從亞馬遜在今年年中退出中國市場后,有多家媒體報道稱亞馬遜曾希望和網易考拉合并打包,但這起并購案也因網易考拉轉投阿里懷抱無疾而終。時隔四個多月,亞馬遜轉變策略,開始選擇與國內電商平臺進行合作,而他們也將自己的第一根橄欖枝拋給了拼多多。
盡管此前已割舍掉了中國大部分電商業務,但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戰事,如今又要以跨境海淘作為一條新路徑打開。他們回到了海外的主場,以外來供應商的身份繼續耕耘中國市場。
關于在“黑五”期間于拼多多設立“快閃”店,亞馬遜在聲明中表示:“除了在上提供的更多交易和數千萬種商品之外,我們期待著讓客戶通過這個商店(拼多多”快閃“店)享受跨境購物。”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李巖川此前也公開表示,海外購和Prime會員是亞馬遜在中國跨境電商業務的兩大引擎,也是亞馬遜中國的差異化優勢。他透露,今年“雙十一”期間,亞馬遜海外購銷售額同比去年實現翻番。
除此之外,拼多多對于亞馬遜的誘惑還在于其巨大的用戶流量。根據拼多多官方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30日,拼多多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363億,較上一季度凈增5310萬,創上市以來最大單季增長。同時,隨著拼多多對下沉市場的不斷深耕以及國內消費升級的態勢,亞馬遜也有希望借助拼多多在“小鎮青年”當中尋找新的機遇。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隨著亞馬遜海外購入駐拼多多,毫無疑問,此次雙方合作舉措對于拼多多的影響力、美譽度都將帶來一個質的飛躍。對亞馬遜而言,此舉也意味著其對中國市場戰略正在發生改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亞馬遜海外購在國內的影響力和市占率一直處于下降態勢。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亞馬遜海外購目前在國內僅保有5.7%的市場份額(上一季度為6.0%)。與之相對應的,阿里巴巴收購網易考拉后,其在2019年上半年國內跨境電商的市場份額比例已高達50%。
一舉兩得的拼多多
對于此次與亞馬遜的合作,拼多多的計劃很明確,一方面,他們想以此為契機,強化市場前景看好的電商海外購業務;另一方面,跨境和全球購業務,也有望幫助拼多多持續滿足消費者更多元的需求,同時吸納更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用戶。
近年來國內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日益強烈。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6%,其中進口跨境電商規模為1.9萬億元,同比增長26.7%,增速高出總交易規模15個點。
未來,隨著跨境電商逐漸成為電商行業的另一戰場,拼多多與亞馬遜的合作也顯示出其未雨綢繆的態度。在不久前閉幕的進博會上,拼多多全球購負責人表示,未來3年內,拼多多將引入10000個國際品牌,培育超過100個年銷售額過千萬的進口品牌,以跨境直郵和保稅商品為核心的全球購業務年銷售額要超過2000億元。
拼多多“全球購”業務的發展相當迅速,其跨境電商業務于今年4月正式上線,受益于與大型供應鏈的直采合作,以及平臺“百億補貼”的助力支持,成交額始終保持著100%以上的月環比增長。其中,進口母嬰、進口美妝等商品類目的月環比增速超過200%。
目前,國內電商的海外購格局初定,除了合并考拉的天貓國際占據絕對地位外,京東國際、唯品會等都在海外購業務上布局已久,先一步占領了用戶“心智”。因此,就如拼多多本身誕生于大家都認為電商格局已定時一樣,這家新電商平臺要想在該細分領域迅猛增長乃至后來居上,在商品資源和品牌端有著不小優勢的亞馬遜自然成為其可以聯手的一大玩家。
拼多多宣布,今年“黑色星期五”將延續“雙十一”的模式,并新設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四個“全球購海外站”,與國外大型供應鏈直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黑五”活動專場還設有一個“百億補貼”的專區。拼多多方面告訴時代財經,此次“黑五”大促拼多多將繼續通過百億補貼,提供來自亞馬遜平臺的最低價商品。
“在全球直采、包郵包稅、百億補貼等綜合舉措下,黑五期間平臺進口商品的售價,甚至會比這些商品在原產國的售價還要便宜。通過與跨境貿易產業鏈的最強點緊密結合,平臺將致力于把‘同品最低價’進一步升級成為‘全球最低價’。”拼多多全球購的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補貼策略作為拼多多的一項長期戰略,“百億補貼”已經成為平臺的標桿型補貼案例。補貼策略結合此次“黑五”與亞馬遜的合作,在出售國際大牌的同時,拼多多也希望進一步提升客單價,并吸納更多的一、二線用戶。
有一組數據值得外界關注。在今年“618”期間,拼多多共出售了30萬臺蘋果iPhone手機,“雙十一期”間賣出了40萬臺,今年至今總共賣出了超過200萬臺。今年,蘋果iPhone手機在拼多多一直以全網最低價銷售,拼多多平均為每臺補貼超過500元。僅蘋果手機,拼多多的補貼就超過10億元。
拼多多的這一玩法其實頗為聰明,蘋果手機的相當部分用戶來源于一、二線城市,對這一爆款產品進行大額補貼,也可以加速對一、二線市場的滲透。
拼多多不久前發布的最新財報也證明了這一點。截至9月30日,平臺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達到了1566.7元,同比增長75%,其中一線城市用戶每年在平臺上的消費已經超過5000元。拼多多方面透露,伴隨著品類的增加以及補貼戰略,拼多多的用戶購買頻率也在逐步提高。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時代財經表示,自從去年登陸納斯達克以來,拼多多的諸多模式引發了全行業的關注。拼多多雖然起家于所謂的下沉市場即三、四線城市,但隨著其對網購人群的滲透率超過50%,不可避免要進軍“五環內”市場。
受益于營收的不斷增長以及現金流的增加,拼多多也有足夠的底氣長期延續其“百億補貼”的戰略。今年三季度,拼多多的凈現金流達到26億元(去年同期為16億),三季末手頭非受限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57億元,可動用現金總額高達403億元。同時在今年10月,拼多多更以“零票息、零到期收益率”成功發行了10億美元可轉債,通過融資方式進一步補充平臺的現金流。
不論是“百億補貼”戰略,還是此次在“黑五”中與亞馬遜的聯手,隨著拼多多逐步駛入“五環內”,并攫取更多一、二線市場用戶的“心智”,拼多多的另一個戰事也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