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牽手國際奧委會,集齊奧運贊助大滿貫力避伏擊營銷噩夢
10月30日訊,安踏正式成為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雙方合作期限到2022年底,相關發布會已在瑞士洛桑的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舉辦。作為國際奧委會的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安踏將為國際奧委會官員及工作人員提供包括體育鞋服、配件在內的體育服裝。
就此,安踏不僅成為第一個與國際奧委會合作的中國體育品牌,而且還集合國際奧委會供應商、北京冬奧組委官方合作伙伴、中國奧委會官方合作伙伴三大權益于一身,最大程度規避了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遭遇競爭對手伏擊營銷的風險。
據體育大生意了解,雙方合作周內涵蓋的大賽有2020年洛桑冬季青奧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 年北京冬奧會及2022年達喀爾青奧會,在此期間,安踏將為國際奧委會官員以及工作人員提供體育運動服裝。安踏還同時啟動了“LIVING OLYMPICS,MY OLYMPICS”(炫動奧運,我的奧運)的消費者推廣活動,增強普通消費者與奧林匹克的接觸,讓中國品牌的價值與奧林匹克的精神文化更好的結合與推廣。
此前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就曾多次穿著帶有安踏logo的黑色羽絨服公開亮相,包括出席開、閉幕式。據體育大生意了解,當時安踏就已經開始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定制體育服裝裝備。值得一提的是,平昌冬奧會期間,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和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就獲得了在韓國進行火炬接力的資格,按慣例,這是國際奧委會提供給官方贊助商的權益。所以,當時外界一致認定,安踏已經與國際奧委會達成了某種合作。
而在此前的2017年10月,丁世忠就曾帶隊前往位于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拜訪巴赫,當時巴赫就表示:“很高興安踏成為北京2022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官方合作伙伴,也希望安踏能與國際奧委會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從那時起,雙方就開始萌生合作意向。
眾所周知,奧運市場開發計劃的組織機構共有三個主體,分別是國際奧委會、奧運會舉辦國組委會、國家或地區委員會,三者圍繞奧運會比賽周期對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市場開發權益進行分工。
其中,國際奧委會是奧運市場開發計劃的最高組織管理機構,除了優先建立自身的市場開發體系外,還負責向奧運會舉辦國組委會、國家或地區委員會進行授權。國家或地區奧委會主要負責出售本國或地區的奧運參賽隊伍贊助權益,而奧運會舉辦國組委會則是在本國獲得奧運會舉辦資格后成立的臨時組織,按照慣例,當一國成立奧組委后,該國的奧委會則需要將市場開發權益讓渡給奧組委,從而由奧組委統一規劃市場開發計劃。比如,隨著北京在2015年7月申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功,在2016年奧運會結束后,中國奧委會就與北京奧組委簽訂聯合開發協議,將2017-2022年期間中國奧委會的奧運開發權益讓渡給北京奧組委統一開發。
而在國際奧委會層面,其市場開發體系共分為五類,分別為奧林匹克轉播計劃(電視版權收入)、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計劃(TOP贊助商)、奧林匹克票務計劃(門票款待)、國際奧委會供應商計劃(供應商)、國際奧委會全球許可計劃(紀念品授權)。在這其中,構成收入支柱的是奧林匹克轉播計劃(電視版權收入)和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計劃(TOP贊助商)。
具體到招商層面,廣為公眾所熟知的多是TOP贊助商,比如聯想、阿里巴巴曾先后成為過TOP贊助商。TOP贊助商是奧運體系中最高級別贊助商,成型于1985年,以每四年為一個周期進行招商,目前國際奧委會共有13家TOP贊助商,每家TOP贊助商平均每年至少要向國際奧委會繳納1億美金的贊助費用。相比之下,國際奧委會供應商級別的贊助費用和贊助權益則相對小很多,供應商計劃是TOP計劃的補充方案,一直以來都不溫不火。
此前在2019年9月,曾出任北京奧運會贊助商并與中國奧委會合作多年的恒源祥轉而成為國際奧委會正裝供應商,簽約四年,負責在2019-2022年期間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及工作人員提供正裝。截止到目前,在2019-2022年周期內,國際奧委會供應商計劃共有三家供應商,分別是圖片供應商Getty、正裝供應商恒源祥、體育服裝供應商安踏。
自1995年國際奧委會供應商計劃正式施行以來,曾成為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的有美津濃(1995-2012年)、耐克(2013-2016年),并且只有國際奧委會的官員和工作人員方才穿著官方體育服裝,當然,國際奧委會官員也會按照場合需求而選擇穿官方正裝供應商提供的西服。至于奧運會舉辦國組委會官方,則往往有自己的服裝供應商,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阿迪達斯成為北京奧運會官方合作伙伴,而361°則曾成為巴西奧運會官方供應商,所以每屆奧運會的組委會官員、醫療人員、賽會服務人員、志愿者均穿著奧組委官方贊助商或供應商的體育服裝。
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國際奧委會奧運會舉辦國組委會往往將體育服裝這一贊助品類列入供應商級別,級別較低,主要是以服裝實物+贊助費用的形式達成合作。但近年來,有很多有實力的國際頂級運動品牌為了防止競爭對手進行伏擊營銷而選擇升級自己的贊助級別,或者干脆與國際奧委會、奧運會舉辦國組委會、國家或地區奧委會分別簽約從而壟斷相關權益。比如,在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期間,阿迪達斯斥巨資成為了北京奧運會的官方合作伙伴而非級別更低的官方贊助商或官方供應商。而如今的安踏則是逐步通過與中國奧委會、北京冬奧組委、國際奧委會分別簽約,從而實現了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的體育服裝類別贊助權益的大一統。
眾所周知,安踏自2009年起至今一直是中國奧委會的官方合作伙伴(目前已續約至2024年),此前在2017年又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組委官方合作伙伴,如今則又成為國際奧委會官方體育服裝供應商,通過奧運三連簽堪稱是集齊了奧運贊助資源的大滿貫。這意味著,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安踏將享有全方位的贊助權益,無論是國際奧委會官員、北京冬奧組委官員還是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官員均將穿著安踏的體育服裝,從而最大程度規避了競爭對手們進行伏擊營銷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