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轉賣生意火爆 上半年三家潮鞋交易平臺融資超10億元
【-消費市場】近年來,球鞋轉賣生意逐漸火爆,隨著“毒APP”、“nice好贊”、“get”、“識貨”、有貨(YOHO)旗下“UFO”等一大批潮鞋鑒定交易平臺的涌現,吸引了不少資本的追捧。近日,據網經社“電數寶”監測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以“毒APP”、“nice”、“識貨”這三家潮鞋交易平臺,融資就高達10幾億元,前后僅“識貨”一家就“吸金”高達12.60億元,在“資本寒冬”中逆流而上,成今年電商“吸金”熱門。
不過,在掀起了一股“炒鞋”熱潮,隨之也帶來大量的消費投訴與質疑。早在今年2月21日,微博話題#毒app涉嫌售假#出現在熱搜榜。球鞋鑒定交易平臺毒App售賣假貨的問題也曾被媒體報道。
同時,假貨也催生出了球鞋鑒定師這一行業,但是鑒定過程是否應該透明,公開不同的平臺和消費這對此持有不同的態度。
據“電訴寶”用戶投訴大數據顯示,涉及投訴較多的二手潮鞋鑒定交易平臺主要有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其熱點被投訴問題主要聚焦在商品質量、假貨泛濫、久未發貨、惡意扣款、退換貨難、商家“砍單”等這六個方面。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隨著不斷升溫的“炒鞋”市場,二手潮鞋交易平臺也掀起“炒鞋”的交易模式,與此同時也引發了行業亂象橫生:假貨泛濫、鑒定不準確、退貨收取高額服務費、售后困難、虛假發貨甚至拒絕退貨等問題。這個“一夜暴富”的行業猶如當年“比特幣”炒作一樣,亟待規范“敗虛火”,我們呼吁有關監管部門出手整頓“降降溫”,引入正規……
如何辨別球鞋真假?
最后,“電訴寶”提醒消費者購買與投資、收藏球鞋時注意鞋子上的條形碼。一般那些有牌子的鞋子,在鞋身上面會有一個條形碼,一般都是鞋子的“舌頭”底下隱藏著,自己掃掃碼就知道這雙鞋子的真偽了。
此外,注意查看牌子的字和圖標。這是假冒名牌鞋子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會把鞋子名牌上面的字或者圖標做一些改動,比如少個筆畫之類,或者會加上一個我們幾乎會忽視的標點符號之類,所以說購買鞋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查看這一點。
注意鞋子做工。比如說寫的針線,以及有膠的地方,真正的好鞋子不可能會出現跳針線,以及鞋子外邊都是一些膠的情況,只有假冒偽劣的鞋子,才會出現這些情況。
盡可能專柜或者官方網站購買。一般實體店的專柜里面,幾乎不敢賣假的鞋子,尤其是那些大地方的專柜,一旦賣假冒偽劣的鞋子,被顧客投訴將會產生的后果他們承擔不起,所以說,想要避免買到假鞋子,最好是去專柜或者官方網站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