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鳥事”多 報喜鳥沒報喜 富貴鳥不富貴
在新的輪回面前,如何盡快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將決定著“鳥兒們”的命運。
1
無“貴人”
太平鳥不“太平”
在、報喜鳥、貴人鳥以及太平鳥這四大鳥中,最為人知的或屬貴人鳥,可這位“帶頭大哥”,卻并未交出份楷模般的成績。
2019年8月3日,貴人鳥公布公告稱,因陷入借款合同糾紛,集團所持3.25億股無限售流通股及孳息已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占公司總股本67.86%。這對于去年已虧損6.86億元的貴人鳥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遙想2014年飛進上交所后,貴人鳥市值一度達到400億,可首份財報卻將它打回原形。2014年,貴人鳥凈利潤3.12億,同比下跌26.25%。
隨后,貴人鳥開始布局所謂的“多元化”,并累計投資額超過20億,其中包括耗資2.4億元成為虎撲第二大股東、2000萬歐元投資西班牙足球經紀公司、3.83億元收購線下零售渠道商杰之行等等。
“買買買”看似是實力的體現,可現實卻給它潑了一桶涼水。2016年,貴人鳥總收入22.79億元,上漲15.74%,但歸屬凈利潤卻下滑11.81%,僅存2.9億元。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則直接變成虧損6.86億元。
利潤的持續下滑,讓貴人鳥開始采取關店和處置資產的措施。財報顯示,僅2016年一季度,貴人鳥凈關閉55家店鋪,2017年凈關閉376家。到了2018年,貴人鳥更是直接“賣賣賣”,先以1.43億轉讓康湃體育股份,后以2.73億出售持有的虎撲體育股份。
可這一切,似乎為時已晚。2019年底,貴人鳥將有11.46億的債券到期,在公司危機愈加嚴重的背景下,其債券面臨的違約風險將越來越高。可惜的是,貴人鳥沒有“貴人”。
再觀太平鳥,既沒有“貴人”般的豪邁,也沒有自己想要的“太平”。
日前,太平鳥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收31.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億元,同比下滑33.06%。此外,僅在2019年上半年內,太平鳥已關閉直營店111家,加盟店556家,聯營店8家。前景依舊堪憂。
2018年,可謂太平鳥史上業績最好的一年。77.12億元營業收入和5.72億元歸母凈利潤,均創下了歷史紀錄。這一年,太平鳥新開出343家店,截至2018年年底店鋪總數達到4594家。但這些新開的店鋪,在2019年上半年便全關了回去。
成立20多年來,太平鳥加入老牌服裝企業的混戰,也一度上市受阻。可突破阻撓上市后的太平鳥,卻犯了“貴人”一樣的“毛病”,業績突然“翻臉”。自太平鳥2016年成功登陸A股后,其業績增速明顯放緩。
2016年~2018年,太平鳥分別實現營收63.27億元、71.55億元、77.12億元,同比增長7.06%、13.07%和7.78%;凈利潤分別實現4.27億元、4.48億元、5.72億元,同比增長-20.31%、4.95%和27.51%。
可問題是,雖然太平鳥在業績增長上受阻,但多年來在銷售費用上的投入,卻從沒少過一個子。2016年~2018年,天平鳥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2.02億元、24.49億元、26.66億元,在同期營收中占比均超3成。
上市3年,太平鳥的銷售費用增加了8.14億元,平均每年增加2.7億元。可增加銷售費用帶來的小部分業績,僅僅夠銷售的費用支出,這也是其凈利潤原地踏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報喜鳥沒“報喜”
富貴鳥未“富貴”
雖然上面兩只鳥的前景堪憂,但相比下面兩只來說,起碼少了些失親之痛。
2019年4月9日晚間,本該“報喜”的報喜鳥,爆出一則悲劇。報喜鳥創始人之一的吳真生,因交通事故搶救無效去世,而他曾為報喜鳥登陸深交所,做出過不小的貢獻。
截至2018年9月,吳真生持有4360.09萬股報喜鳥股份,為公司的第二大流通股東。按最新股價計算,其持有股份約價值1.3億元。
4月27日,報喜鳥披露2018年年報,實現營業總收入31.1億,同比增長19.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183.8萬,同比增長99.9%。而在2017年,報喜鳥實現營收約2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近2600萬元。
對此,光大證券分析師李婕曾分析道,“從2013年起,報喜鳥因受男裝行業調整,以及終端零售表現不佳等多方面影響,收入和凈利潤的波動較大,直至2017年才有所好轉。”可即便如此,資本市場依舊沒有給報喜鳥過多的好臉色,其股價依舊在持續下滑。
另一則悲劇,則發生在本該“富貴”的富貴鳥身上,2017年6月,富貴鳥的聯合創始人林國強意外去世。當年12月,林國強的子女當庭宣布放棄繼承父親所有財產。是他們不愛財嗎,或許并沒有這么簡單。
據悉,這主要是因為林國強在富貴鳥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中做擔保人,涉及金額高達2.9億元。而相關銀行則提出,要求追究其配偶及子女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在繼承遺產范圍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也就是說,繼承遺產所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個“賠本買賣”。而就在2019年8月12日,富貴鳥發布公告稱,據香港交易所通知,上市公司將在8月23日迎來最后上市日期,股份上市地位將于8月26日上午九時起取消。
成立近30年,富貴鳥從“一帶鞋王”落得如此地步,不免令人唏噓。而自2013年12月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算起,不到6年時間的資本旅程,富貴鳥經歷了太多。
2014年~2016年,富貴鳥分別實現營收23.2億元,20.3億元以及14.8億元,凈利潤更是下滑得厲害,分別為4.5億元、3.9億元和1.6億元。當然,富貴鳥在此期間也曾多次試圖轉型自救,可換來的只是投資失敗導致的財務鏈條持續惡化,甚至在2016年與2017年的業績,均未能按期披露。
3
“新輪回”開啟
群鳥還能飛多久?
以“四大鳥”為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服飾業,何以淪落至此?
從2014年服飾行業發展平穩期起步算,各大服飾品牌已經歷5年探索,但所帶來的成績并不理想。不過,一個王朝的興衰,總有規律可循。
曾有業內人士表示,“社會流行文化有個鮮明的特征,就是在代繼過程中的文化認同差異會產生代溝,并在消費觀念文化上存在諸多異議,進而形成不同的服裝消費文化,這個時間周期最多為10年。”
也就是說,10年通常是一個代繼更新的周期,按照通常的衡量標準,加上一個服裝品牌早期品牌建立和市場渠道拓展的3年左右時間,用作品牌創立,到其真正投入到市場,陪伴用戶群體成長最多就是7年。這同樣就意味著,在這期間,各大服裝品牌曾經打下的江山,會逐漸離自己遠去,新一輪的品牌升級變革又將開始。
如今,各大服裝品牌正站在資本市場上,開啟一個新的輪回。
東興證券研報認為,驅動服裝消費的三大因素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城鎮化的推進和中高端收入階層的崛起。隨著這三大要素進程放緩,影響到服裝行業的增速。這其中,不斷擴容的中產階級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
據歐睿信息咨詢估算,2020年中國中產階級規模將達到近2.5億,中產階級及富裕人群將到4億以上,對服裝業總體消費的貢獻將加大。此外,隨著出生于95后、00后的新一代正步入社會,將成為服裝業越來越重要的消費主力。
這些人對產品的差異化、高端化的需求會越來越高。而當服裝工業化撞上個性化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劇。企業轉型升級,早已迫在眉睫。
在下個10年,誰能完成華麗蛻變,誰能成為下個王者,而誰又會被市場無情拋棄。隨著歷史車輪的緩緩前進,這一切終將在我們眼前一一浮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