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家門店年銷50億,100塊的鞋子卻打敗達芙妮,誰在背后撐腰?
05月17日訊,在如今的市場沖擊下,花無百日紅。隨著鞋王百麗的退出市場,達芙妮斷臂自救關閉3000多家門店,傳統鞋業要凋落的氣氛彌漫著整個市場,各家鞋企惴惴不安。然而在傳統巨頭停下腳步的時候,一股勢力卻勢如破竹,它就是大東鞋業。
8000家門店年銷50億
在關掉3000多家門店的時候,大東已經默默的開了8000家店。這個為何如此傲氣?
作為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看到市場上女鞋的商機,馬上就開始創業,那年陳光敏才二十出頭。
賺到第一桶金的陳光敏緊跟著市場上的潮流,原本就是鞋匠的他又會制鞋又有敏銳的市場目光,但銷量似乎進入了瓶頸期,一直反響平平。在2012年的時候,制鞋的原材料上漲,鞋店紛紛關門大吉,就連都不能獨善其身。
陳光敏不能坐視不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他放棄代理商模式改為連鎖店模式,加盟商只需要負責門店的運營,而營銷活動和貨品都由大東的總部統一定制,銷售額必須當天匯款。這樣的改革讓拖欠貨款,資金無法回籠的問題一并解決了,并且加盟商并不需要承擔過大的風險,讓門店迅速的擴張。
如今大東在全國有8000多家門店年銷50億元,大東異軍突起成為行業黑馬。
一雙100元卻傲視達芙妮
很多人都穿過大東的鞋子,大東的一雙鞋經常是100元都不到,憑借著低價吸引了一大批的顧客,回頭客也非常多。在多次的轉型中大東能脫穎要得益于它快速推陳出新的策略,并且時刻跟隨著市場的潮流,讓大東在多次的困境中依然能傲視群雄,迅速擴張8000多家門店。
反觀達芙妮一雙鞋子動輒幾百塊實在是讓中層消費者無法承擔,在電商的沖擊下只能斷臂自救。連續4年虧損29.36億港元,不足3000家門店,市值也從巔峰的170億港元慘跌到約5億港元,縮水超過90%。
傳統女鞋設計創新低、性價比不高、品牌老化、線下門店數量太多致成本太高讓達芙妮和百麗節節敗退。大東線上線下門店的擴張,加上低廉的價格讓大東擠壓了達芙妮和百麗的生存空間。
自己實力的不行就不能怪市場重新洗牌和消費者的改變。市場沒有永恒的霸主,大東也在一直緊跟市場的潮流,不敢有一絲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