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薯片的重量,安踏“價值零售”展現科技力量
4月10日下午,對外發布了全新的運動鞋底科技平臺——Flashlite,并同時推出多款“氫跑”系列跑步產品。
實際上自去年起,安踏已經連續推出兩大鞋服科技平臺,分別是從“彈”和“輕”兩大科技點切入。據安踏跑步事業部負責人高哲祥介紹,目前,安踏已經自主研發出了兼具運動功能和超輕特性的材料,使得產品能夠在保證足夠硬度和強度的同時做到極致輕量。
據悉,當天發布的安踏“氫跑”系列產品,鞋底擁有4千億個氣泡,密度僅為紙的1/9,單只跑鞋僅重130克,約一包薯片的重量。不僅如此,“氫跑”還選用了透薄MONO紗線覆面的鞋面面料,比普通網布要輕60%。
高哲祥告訴記者,在保證極致輕量的基礎上,該款跑鞋也依然具備足夠的支撐性和耐久性,在經過4萬次壓縮變形測試后,依然能保持良好。
而之所以從“輕”切入,是因為安踏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這是一個消費者共性需求。“中國的跑步愛好者主要可以被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初跑者、一般跑者、深度跑者、職業跑者。但我們發現無論是哪類跑者,他們對于鞋子的輕便都有著強烈的渴望。” 高哲祥表示。
對于跑步系列產品,安踏已經明確了“以科技為導向”的產品方針,并要用科技去推動整個產品鏈。安踏籃球2015年曾做過一次學校調研,其實就問一個問題——“為什么不穿安踏的籃球鞋?”當時,那些90后年輕的消費者紛紛反應安踏的產品就是“土”、“重”、“沒有創新”、“沒有價值”。這實際上不僅僅是安踏籃球產品遇到的困擾,更是整個安踏品牌需要面對的問題。
對于很多國產品牌而言,都在思考如何在“價廉”的標簽前面加上“物美”二字。但對品牌形象的扭轉,不能靠頂層設計,而是要落實到產品上。據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介紹,2005年,安踏就建立了國內第一家國家級的運動科學實驗室,研發投入從不足銷售成本1%增長到2018年的5.2%,累計申請各項專利超1000項,并參與制定上百項行業和國家技術標準。
目前,安踏已在美國、日本、韓國等設立研發設計中心,并吸引了200多名來自1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專家。李玲表示,“安踏的產品已實現100%自主研發,創新產品比例高達85%。”
2019年年會上,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正式宣布安踏集團進入“協同價值”年,首次將“價值零售”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在丁世忠看來,安踏集團的“價值零售”就是讓零售最回歸商業價值根本,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在商品力、品牌力、渠道力,以及文化力來提升消費者價值。
李玲告訴記者,“價值零售是安踏基于對消費者的深入洞察,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通過大數據的轉化來洞察消費者習慣模式,并在零售終端,為消費者提供對的商品。”
其舉例說,這次發布的安踏“氫跑”系列產品,其實就是基于中國跑者對于跑鞋舒適、輕便、美觀等實際需求進行打造。未來,安踏在研發、設計、制造、陳列等環節上,也都將圍繞著消費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