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2018年股東應占虧損9.94億港元 凈關閉1016個銷售點
據公告稱,營業額減少主要是由于其核心品牌業務店鋪數目減少26.2%至2648個,以及同店銷售下跌,進而導致其銷售額下滑。由于過季存貨在銷售組合中占比增加,導致集團毛利減少至20.61億港元,毛利率下降至49.9%。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面對日益惡化的經營環境,該集團加速關閉虧損店鋪,以提升整體經營效益。另一方面,集團也試圖通過在更時尚的購物中心的銷售渠道增加其市場滲透率,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消費模式及消費者偏好。該集團在去年度內凈關閉1016個銷售點,截止去年年底,集團擁有銷售點總數為2820個,包括核心品牌業務銷售點2648個及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172個。
由于銷售網絡收窄及同店銷售下跌,核心品牌業務營業額下跌 19.2%至37.99億港元,核心品牌業務對外客戶的收益占集團總營業額 86%。核心品牌業務的毛利率于2018年下降 4.0 百分點至 45.2%,平均售價微降至 155 元人民幣。其他品牌業務分部于2018年占集團總營業額約 14%。由于積極清理過季存貨及電商業務銷售占比上升,對比上一年,其他品牌業務毛利率下降 3.8 百分點至 54.4%,加上負面經營杠桿,這導致其他品牌業務經營虧損 2670萬港元。
深究的滑鐵盧,不單單只是對外宣稱的飄忽反常的天氣,包括延遲的夏季及異常溫暖的冬季造成業績達不到預期,制約其發展的根本在于轉型太慢,常年打折,而且缺乏設計感。
事實上,這些年鞋類品牌有個很明顯的發展趨勢,很多人正在扔掉皮鞋,改穿運動鞋等更時尚的鞋品,但達芙妮的核心業務仍在主攻皮鞋。此外,近年來,達芙妮的設計缺乏創新,設計難以緊追當下的潮流,帶有“土味”。
值得一提的是,達芙妮的電商業務繼續增加其對本集團營業額的貢獻并維持盈利。盡管線上零售市場整體放緩,其經營盈利率仍有所改善。這是因為集團采取政策穩定產品售價并減少促銷活動。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消費者行為和消費模式,集團為線上銷售推出更多專款,并加強與新興電商及社交平臺的合作。
同時集團也加速整合其線上及線下業務作為其“新零售”策略的一部分,并采用全新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為顧客提供整合線上及線下的無縫的“新零售”購物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