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字不提“爆鞋事件”,耐克悄悄解剖“尸體”
近來圍繞的負面新聞也讓這個運動巨頭在北美市場陷入陰霾。
2 月下旬一場 NCAA 賽事中開賽即踏破球鞋導致膝蓋受傷的新聞各位應仍記憶猶新。
NBA準狀元Zion Williamson上場不到1分鐘就因其腳上的Nike PG2.5籃球鞋突然爆裂而摔倒受傷,令Nike產品質量遭到消費者質疑,刺激集團股價下跌,市值當日蒸發13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當晚到場觀看的嘉賓中包括斯派克李和奧巴馬,因此該事件被視為Nike品牌史上的“一大恥辱”,引發業界廣泛爭議。
▲爆裂的鞋
作為苦主的 Nike 也很快在隔日做出回應,甚至更有高層親至生產線上為其復出戰打造一款加強版 Kyrie 4。
不過盡管有了上述措施,我們顯然還是低估了 Nike 對于此事件的重視程度,Nike 球鞋設計師 Tobie Hatfield 近日便向媒體透露,品牌將該鞋款回收后進行了一系列的解剖,并試圖從中找出關鍵原因。
▲重新制作好的Nike(耐克) Kyrie 4
要知道的是,即便在事發后 Nike 受到了大量網民甚至對手品牌的揶揄和暗諷,但 Zion 此次踏破球鞋確實仍屬較罕有的獨立事件,或許鞋迷們能夠期待,在「驗尸報告」出來后,Nike 鞋款的耐用度都將上升一大層次。
美國品牌專家納塔瑞里認為,“爆鞋事件”雖是偶發個例,但已令消費者對Nike品牌產生質疑。在紐約專門為運動員打運動傷害訴訟的律師艾德斯坦則表示,“這是典型的產品責任案件,除非有證據證明鞋子被不當使用或是出廠后被動過手腳!敝档藐P注的是,財報發布會只字未提“爆鞋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