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有強敵 內有勁旅!特步:從一枝獨秀到全面開花
“勞斯萊斯”中國折戟
Saucony創立于1898年,是全球四大跑鞋品牌之一,與New Balance、Brooks和Asics齊名,甚至有跑鞋中的“勞斯萊斯”之稱。半個世紀前,美國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宇航員懷特就是穿著圣康尼登月的。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老牌品牌,在中國一度遭遇代理危機。去年年底圣康尼在中國20家線下門店、天貓旗艦店、京東商城賣場全部關閉,其微博、公眾號亦被清空,差點步了同為美國跑鞋品牌的布魯克斯(Brooks)黯然退出中國市場的后塵。
而相比Saucony,MERRELL就顯得平凡的多。不過,作為一個登山運動鞋品牌,MERRELL產品匯集著各種獨家專利技術,在業界也是首屈一指。
董事長丁水波曾表示:2019年,將從單品牌公司向多元化集團發展。而眼下成立合資公司,就是最好的佐證。
特步在公告中表示,合資公司將于多方面為業務締造協同效益,其中包括升級為多品牌組合集團,迎合更趨成熟的中國消費者群體;其次,可以發揮特步、Merrell及Saucony的品牌優勢,促進產品創新以提供多元化產品組合;同時,優化特步以及Saucony品牌的供應鏈運營及資源,并繼續以特步在中國內地及海外商場的業務為重點。
特步此番操作不知是希望通過圣康尼玩出新花樣,還是僅僅依靠其掙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和市場檢驗。
四面楚歌,勇往直前
隨著消費升級和年輕一代個性化需求的推動,大部分較為成熟的品牌,在國際市場趨于飽和,中國巨大的市場就成為新增長點。不管是、還是亞瑟士,現在都日益看重和發力中國市場。憑借更廣泛的品牌影響力和強大的營銷能力,“選阿迪達斯還是選耐克”,成功地擺在了多數跑步者的面前。
縱觀國內市場,體育運動用品市場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大浪淘沙后,特步、與李寧、361初步構成了國內運動市場的三大陣營。其中,作為同為晉江、甚至在一個村子起步的兩家國內運動裝備巨頭,特步與安踏彼此較勁而又差異化發展,正應驗了這樣一句話,偉大的對手成就偉大的自己。
2019年1月初,特步公布2018財年四季度初步業績,期內特步同店銷售錄得約15%的增長,與2018年第二及第三季度的增速相似。接著,1月22日,特步發布了2018財年簡報。截止12月31日,得益于綜合收入大幅增加約25%,特步普通股股權持有人應占綜合凈利潤將較去年大幅增加約50-60%。
因業績亮眼,Jefferies HK富瑞證券上調其目標價,由4.5港元上調至4.6港元,并維持“持有”評級,同時上調了福建公司2018/2019盈利預測。
而對于勁旅安踏而言,2018亦是大獲豐收的一年。2月26日安踏公布2018年全年業績報告,宣布公司在2018年收益241億元,同比增長44.4%,創安踏集團有史以來最佳業績,并已連續5年保持雙位數增幅。
外有強敵,內有勁旅。如何更好地突出重圍,是特步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考慮的問題。
明星代言,屢試不爽
從時尚運動起家的特步一直主打差異化競爭,以此來避免與安踏、等晉江系品牌在運動領域中的直接對抗。從謝霆鋒、TWINS,到汪東城、趙麗穎、林更新,到2018年8月簽約的樂華七子NEXT,再到前不久簽下的景甜,可以看到特步一直借助娛樂明星造勢。
似乎娛樂依然是特步無法割舍同時也最信賴的手段。
來自2016至2018年的運動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運動鞋銷售額持續走高,年增速達到18%,其中跑鞋最受歡迎,95后占據消費人群的26.6%,成為消費主力,超越“90后”的23.4%。可以說90后、95后貢獻了跑步鞋近一半的銷售額。
這也正是特步強調的,“期待和年輕人更好地溝通、互動”的背后深層原因了吧。
獨具慧眼,深耕馬拉松
運動品牌與馬拉松有著天然的關聯。
2007年開始,特步就走出了一條特色馬拉松營銷之路,成為國內最早試水馬拉松賽事的運動品牌。作為馬拉松營銷的“老玩家”,特步深耕馬拉松市場,成為大中華區贊助馬拉松賽事最多的運動品牌,幾乎在各大馬拉松賽場上,都能看到特步的身影。2019年,是特步攜手廈門馬拉松的第11年,也是特步布局跑步領域的第13年。
未來馬拉松市場如何?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一窺究竟。2018全國田徑工作會議上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中國2018年已舉辦800人以上路跑賽事1072場,參加人次530萬,而在2018年體育總局等11個部委發布的《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更是指向了一個2020年1900場賽事、超1000萬人次,與1200產業規模的未來。
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馬拉松運動都早已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涉及到跑者、政府、市民等的大眾體育賽事,一場馬拉松的舉辦,更是成為當地人的一次文化盛宴。無論是從參與人數、還是規模程度,體育用品行業與馬拉松產業,兩個最有潛力的市場相碰撞,已然成為當下體育產業中的中流砥柱。
在這樣絕佳的前景下,特步發展可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特步除了擴大體育業務范圍如賽事贊助及舉辦外,還瞄準“體育+”,為大眾提供體育服務,如跑步訓練、社交甚至醫療康復服務。
還記得那個穿特步鞋相親被拒的男生嗎?
不同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都有各自的標簽與定義,如今特步正在將跑步的標簽貼在了其品牌形象之上,讓大家一跑步就想到特步,就像一提到空調,就想到格力一樣。
而一個品牌,無不是在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下,逐漸成長、壯大的,其中持續的科技創新將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不可否認,與達斯、耐克相比,國內跑鞋相對來說性價比更高,高性價比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肉眼可見的銷量優勢,產品質量過得去,價位頗具競爭力,卻仍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很大短板是沒有創新。但從近幾年來看,這種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在產品設計、技術研發、材質使用上,國產品牌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還記得那個穿特步鞋相親被拒的男生嗎?對于現階段的特步來說,做好產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實現企業的戰略升級,塑造品牌影響力,從而實現從產品制造商向品牌經營商成功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