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參加頂級時裝周后 李寧的光環與隱憂
當然,如何在運動品牌的堅實地基上建構時尚感,李寧還需要思考更多。
更加自如的李寧
本次的紐約時裝周已經是李寧第三次登上頂級時裝周,輕車熟路的李寧在秀臺上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
第一次參加紐約時裝周時,李寧尚需要乘上“天貓中國日”的東風,和其他三個中國品牌打包參加主題秀。不久后參加巴黎時裝周,李寧就已經獨立參展。這次的紐約時裝周,李寧不僅舉行了主題為“行”的品牌秀,旗下的全新概念COUNTERFLOW也和獨立設計師陳鵬的“HIMALAYA”秀場達成了合作。
站穩腳跟后,李寧展品對于各種元素的運用更加成熟。在前兩次的展示中,中國元素以稍顯刻意的面貌出現。中國體操隊參加巴塞羅那奧運會時的體操服幾乎被原樣復制,李寧的比賽圖片被大幅度運用在衣服上,醒目的“中國李寧”漢字像印章一樣地標記在模特胸前。
今年的中國元素更加含蓄,李寧個人的痕跡也在淡化,產品售賣意義和展示意義的位置發生了逆轉。對于李寧肖像的運用今年幾乎不見,服裝更多通過顏色搭配和樣式來體現東方美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次李寧展品的實用性更強,更接近日常穿著,這將幫助款式更好地推向大眾。
值得注意是,除了中國元素,電競元素以更加間接的形式出現在李寧的時裝周秀場上。這次李寧邀請參展的四位明星中,除了傳統的演藝和歌唱明星,還包括了電競主播Miss。社交平臺上,多家電競戰隊和李寧的官博關于時裝周話題形成了互動。雖然方式間接,但仍可看到了李寧利用電競吸引年輕消費者關注的努力。
李寧此前已經在布局電競。在2018年,李寧和電競俱樂部EDG達成了合作,推出聯名服飾和運動鞋。2018年底,李寧旗下的非凡中國體育已經通過收購獲得了LPL(中國英雄聯盟職業聯賽)Snake俱樂部的絕對控股權。
如何溝通年輕消費者
李麒麟曾經在接受自媒體《體育大生意》專訪時道出了李寧的行為邏輯:“時裝周也好,電競也罷,都是我們和年輕消費者溝通的方式。”
具體來說,這些溝通方式給李寧品牌的改變主要有兩點:
其一是顯著的帶貨能力。李寧和EDG推出的聯名服飾和運動鞋推出后幾乎是一秒售罄,線下開售當天主題店銷售額增長了6倍。李寧這次的時裝周則推出了即看即買模式,紐約時裝周上亮相新品的發售緊隨其后,秀款可以在李寧天貓旗艦店及官方網站上購買。
其二則是對李寧年輕化時尚化路線賦予更多符號價值。去年參加巴黎時裝周后,李寧迅速在社交平臺形成刷屏效應,也在年輕消費者中收獲了“國潮復興”“進擊的國貨”等標簽,品牌形象更加高端化。和電競的合作則促進了品牌的年輕化,李寧產品成功觸達到了電競年輕的觀眾群。
李寧的諸多舉措不僅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需求,也有助于開拓潛力無限的女性消費者市場。國際時裝周和電競比賽都吸引了大量的年輕女性,這對李寧至關重要。根據2018年雙十一阿里集團的數據,體育產品消費人群中,57%為男性用戶,43%為女性消費者。
盡管如此,李寧的年輕化和高端化策略仍然任重道遠。根據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截至2018年7月,李寧的渠道主要分布在二三線城市,后者分布的網點數占到了總網點數的61%。在一線城市,李寧的影響力還有所不足。相比較、阿迪等產品,李寧還需要面向一線城市的年輕用戶推出更多印象深刻的高端產品。
這涉及到更深層次的研發問題,在運動和時尚之間,李寧的定位仍然是運動而不是時尚品牌,雖然二者的界限今日正變得模糊。李寧去年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公司現在最需要做的還是積累更多關于體育的研究,對新科技和人體運動進行探索。
這意味著李寧的時尚感需要建立在對運動科技的研發基礎上。根據李寧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財報,產品研究及開發支出僅占收入的1.3%,同比減少0.1%。而競爭對手CEO丁世忠曾透露,2018年上半年安踏的創新研發投入增幅達到30%,占到總銷售成本的6%還多。
研發投入不足是李寧國潮光環之下的隱憂。作為運動品牌,如果想收獲更多的年輕消費者,除了花錢在展臺上,未來李寧的研發投入也需要大步跟上營銷投入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