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年產值300億!探尋安岳國際鞋都的活力秘籍
渝成產業園
安岳縣委、縣政府捕捉到鞋業產業轉移動向,在縣城工業園規劃用地6平方公里,全力打造“安岳國際鞋都”。引進“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項目,目前已簽約引進、卡美多等鞋企260余家,日產能達到2萬雙,呈現出集生產、配套、貿易、物流、展示為一體的鞋企全產業鏈集聚發展的態勢。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納超過400家規模化制鞋企業及700余家鞋材配套企業,年產各類皮鞋將達到1.5億雙,全產業鏈實現年產值300億元,形成連接成渝、輻射全國的西部鞋業產業新城。
渝成產業園第一期項目規劃
那么,打造“安岳國際鞋都”,全產業鏈實現年產值300億元,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的活力秘籍是什么?
形成制鞋產業安岳模式 打造“西部鞋都”底氣十足
安岳是成渝之心,借助遂內高速和成安渝高速,安岳的半小時經濟圈內,有遂寧和內江,一小時經濟圈內,則有成都和重慶。從安岳出發,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僅需40分鐘,到重慶的長江國際港也僅需70分鐘。在1個小時車程內,安岳擁有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平均每天有2萬雙鞋在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產出,再迅速發往各地。
渝成產業園
作為全省第一人口大縣,安岳總人口超過163萬,擁有10萬鞋業專業人才。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低,各類技工和制鞋工人數量多,能充分滿足制鞋產業的用工需求。
成渝等中心城市制鞋產業“轉戰”安岳,是最佳的選擇。目前,入駐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的鞋企已經超260家,入駐園區的鞋企中,有超過九成企業的年產值都超過1000萬元。
安岳,主動承接了成都、重慶、廣東、浙江制鞋產業轉移,引進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項目,實現一個龍頭、帶動一批企業、集聚一個產業的良好效應,形成制鞋產業安岳模式。安岳縣制鞋產業快速發展,其潛力巨大,打造“西部鞋都”更是底氣十足。
目標年產值300億 鴻星爾克、朗特等行業扛把子已投產
機器飛轉,秩序井然,在削皮印刷、鞋面縫制、底部加工等生產流水線上,工人們不停地忙碌著。近日,記者來到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生產場景。
渝成產業三期總體規劃
據悉,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項目規劃占地約3000畝,總投資45億元。項目一期約949畝,二期約1000畝,三期約1200畝,投資總周期5-8年。園區建成后,將引進超過300余家規模化制鞋企業及700余家鞋材配套企業。建成投產后,可年產皮鞋1.5億雙,全產業鏈實現年產值300億元,解決10萬人就業。
2017年10月25日,朗特鞋業在安岳縣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啟建,11月18日正式投入生產,40天的時間,一家知名鞋企以驚人的速度在安岳落地生根發芽。
在朗特的隔壁,鴻星爾克也在爭分奪秒。2018年5月,鴻星爾克成功牽手安岳,并于8月21日正式在安岳投產。從首次見面到項目洽談、簽約、建設、投產,僅僅用了約100天創造了“安岳速度”。
渝成產業園
目前,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中,2萬平方米招商中心、3.5萬平方米鞋材交易中心、2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3.5萬平方米創業孵化園等已建成投用。鴻星爾克、朗特、卡美高鞋業等行業扛把子已建成投產,呈現出集生產、配套、貿易、物流、展示為一體的鞋企全產業鏈集聚發展的態勢。
產業+城市 “安岳國際鞋都”打造企業不搬遷的家
引進來,還要留得下。
目前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已聚集產業工人4000余人,許多產業工人舉家遷移安岳,立志扎根安岳。但,隨著產業鏈日益聚集、產業工人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工人住宿、餐飲、子女教育等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在安岳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9月共解決88名園區產業工人子女就讀,2018年解決34名園區產業工人子女就讀。因此,產業工人教育問題已得到妥善解決,但產業工人的吃、住、娛等配套依然存在較大的供需矛盾。
實行“產”、“城”一體化,打造宜業、宜商、宜居、宜旅的時尚之都,2019年,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的一大重點工作就是推動產業中心的建設。
“產業中心建成后將包括檢測中心、研發中心、貿易中心、物流中心、人才公寓、鞋文化展示中心、休閑區等。”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負責人高東說,好的配套政策和服務是留住企業和員工的關鍵,我們要打造一個企業永不搬遷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