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要拉利邦男裝一把 每年幫其解決最多5500萬港元庫存
12月19日,香港高端零售商利邦有限公司(Trinity)發布了兩份公告,分別宣布與馮氏控股1937集團、山東如意集團簽署銷售舊季度庫存的協議。利邦與兩集團的協議時間均為2018年12月19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其中,如意集團需要承擔更大數額的分銷任務——每年度交易上限為5500萬港元。而此前從2016年至2018年12月19日,馮氏控股一直是利邦的庫存買家。
馮氏控股和如意集團都是利邦的股東,今年4月,在如意完成對利邦51.38%股份的收購后,最大股東便從馮氏控股變為如意。這次如意成為利邦庫存新買家后,馮氏的購買上限幾乎縮減了一半。
利邦在公告中表示,如意集團從事紡織、銷售相關業務,在大中華區擁有強大的銷售網絡。簽訂協議后,利邦可利用如意完善的分銷網絡在大中華地區提升品牌知名度,及進一步擴大客戶群。關鍵是,有這么一個存貨大買家,能幫助利邦令存貨量回到合理水平,改善現金流。
對利邦完成控股以來,如意幫助利邦做了不少事。
先是獲得了利邦旗下意大利男裝品牌Cerruti 1881、英國男裝品牌Kent & Curwen和Gieves & Hawkes的特許經營權,利用自身的海外資源幫它們拓展零售和批發業務,方便利邦把資源重新集中在大中華區市場。目前,除了這三大品牌,利邦旗下還有一個特許經營的品牌D’URBAN。截至8月,所有品牌的門店加起來約有312家。
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曾表示,要加大對利邦的投資,尤其是電商。于是,在今年7月和9月,分別與奢侈品電商寺庫、京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讓利邦旗下的品牌入駐這兩個平臺。
今年11月,還有傳聞稱如意從10月底便開始精簡利邦的香港團隊,并開始整合內地業務。
如意的這些重組策略,幫本在虧損的利邦挽回了一點局面。如意接手前,利邦在2017年的虧損增加37.8%至6.083億港元。如意參與管理后的首個財報,即2018年中財報顯示,期內收入同比上漲3.2%至8.901億港元。關閉部分表現欠佳的店鋪后,零售銷售和同店銷售分別錄得8.1%和10.1%的增長。而如意享有授權經營的三個品牌則收入增長至8,180萬港元,比同期收入翻了近一倍。
看起來,在如意的幫助下,利邦離翻身不遠了。
Cerruti 1881
近兩年,中國企業收購海外品牌的案例突然多了起來,并且都偏向于收購國際知名奢侈品牌,雖然這些品牌或多或少都遭遇著盈利壓力,但中國企業仍對它們的海外血統十分感興趣。
如意收購了Renown、SMCP、Bally,復星收購Lanvin,剛泰收購了意大利奢侈珠寶品牌Buccellati,弘毅資本收購Mr&Mrs Italy……還有、、等等,最新的動態是香港I.T集團跟投了瑞典炙手可熱的時尚品牌Acne,由IDG資本領投。
我們曾經盤點過這些被收購的品牌,分析了它們被中國企業接手后的發展現狀,發現表現不一。整體來看,雖然中國投資者的企業家視野已經形成,但也要在運營能力、品牌架構評估和風險預判上保證穩定的發揮,否則國際品牌依舊會水土不服。
而如意集團目前是最受關注的買家,也是最可能成為“中國LVMH”的種子選手。11月12日,路透社曾發布了一篇關于如意集團最新戰略目標的報道。報道中指出,邱亞夫稱山東如意集團的確有心成為中國“LVMH”,并期待有朝一日真的能與LVMH等歐洲奢侈品巨頭集團同場較量。
據邱亞夫透露,如意的收購計劃仍在繼續,目前更傾向于選擇輕奢品牌展開投資。他認為輕奢品牌在經濟下行時仍然會具有增長潛力。至于品牌的風格,他偏好經典風格,表示對于目前與流行文化緊密聯系的街頭風相對持保守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