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O衫、牛仔褲、網球鞋:改變美國時尚的“休閑運動服”
1997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位名叫Chip Wilson的零售企業家背部不舒服。所以,他跟世界上其他數百萬人一樣去上瑜伽課。第一次訓練中,最打動Wilson的不是姿勢,是褲子。他注意到瑜伽教練穿著緊身的衣服,體現出其身形的健美。Wilson深受啟發,第二年,他就開始經營瑜伽設計和時尚業務,并在溫哥華開了第一家店——Lululemon。
從歷史角度來看,瑜伽已經存在了2500多年,但從經濟角度來看,Chip Wilson在1997年的那節課可能是價值最高的瑜伽課。在過去20年里,Lululemon掀起了一場全球時尚革命,模糊了瑜伽和動感與普通服裝之間的界限。一項調查顯示,高收入青少年熱衷Lululemon等運動休閑商店的比例在過去10年增長了6倍。(奇怪的是,運動服在青少年中越來越受歡迎,與此同時,美國青少年的體育參與度卻顯著下降。)
作為一個不參加瑜伽或動感單車課程的人,我對運動服沒有多大興趣。我是一個相當無聊的穿和襯衫的家伙。但多年來,我一直在想,競技運動品牌的崛起說明了什么。瑜伽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彈性面料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怎么兩者一結合突然就火了?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的時尚歷史學家Deirdre Clemente自有分曉,她認為這是三個長期趨勢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合成纖維的技術進步使氨綸等產品比天然材料更具優勢;其次,現代人對健康外表的執著,使得瑜伽褲成為“炫耀性消費”的有效載體;最后,瑜伽館的時尚和辦公室著裝的模糊反映了美國時尚的長期衰落。
對Clemente來說,運動服的歷史并不始于20世紀晚期的Lululemon,而是開始于19世紀末,當時運動改變了年輕人的穿著方式——無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在課堂上。
換句話說,當我讓Clemente解釋運動服的突然興起時,我其實不知道運動服對美國人穿著方式的影響具有一個長期的過程。事實上,說所有的現代時尚都是都跟運動休閑服裝掛鉤一點都不夸張。
起源于19世紀末的變革有兩個原因。
1892年,美國橡膠公司開始生產橡膠底的鞋子,目標消費者是運動員。盡管草地運動和網球的受歡迎程度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但如今美國幾乎所有最暢銷的球鞋都是運動鞋。和瑜伽褲一樣,網球鞋也是超越運動范疇的服裝。
Clemente告訴我,大約在橡膠鞋底發明的同時,體育運動在美國的大學里興起。但是,由于沒有足夠的財力或意愿購買非運動服,許多人只能穿著運動裝去上課。
運動服裝最先出現在19世紀的歐洲,因為他們喜歡打獵或騎馬,但發現穿西裝外套很難從事這些活動。年輕的美國學生借鑒了這種風格,做了一些調整,有時會把運動外套和不配套的褲子搭配在一起,進行高爾夫之類的戶外運動。
“polo衫”最初被稱為“網球衫”,20世紀20年代,法國人Rene Lacoste是一名大滿貫網球冠軍,他對那個時代典型的長袖運動服感到不滿。為了更容易在球場上奔跑,他設計了一件短袖棉襯衫,可以解開前面部分的紐扣,再加上一個漿過的領子,這樣就可以保護球員們的脖子不被太陽曬傷。這種襯衫很受歡迎,英國的Brooks Brothers等其他公司也為馬球運動員采用了類似的設計。如今,美國人毫不猶豫地用“polo衫”一詞來形容一件日常服裝,其起源就像“瑜伽褲”一樣能同運動扯上關系。
Clemente在《Dress Casual》一書中寫道,短褲可能是運動服中最受歡迎的款式。短褲一開始只是運動服,不過年紀大的人都很嫌棄這種服裝。1930年,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一群報紙編輯組織了一場全校范圍內的短褲抗議活動,呼吁男人們“盡情享受腿部完全自由的樂趣”,后來,到本世紀中葉的時候,短褲幾乎在街頭隨處可見。
運動服對女性來說同樣具有革命性。過去,歐洲要束腰,東亞要纏足,一部女性的時尚史里處處充滿了男性怪誕審美帶來的掣肘。
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女性運動員在賽場上和球場上都穿著長裙。自行車在19世紀90年代風靡全國。對于女性來說,穿著可能會被輻條纏住的長裙騎車又難又危險,這也導致了對現代生活中更合理的服裝的訴求。
時尚公司逐漸為年輕的女運動員提供更多的“動感”服裝,包括短裙子配紐扣領上衣。更具有革命性的是分開的裙子,褲子,甚至短褲,這讓女性可以安全地騎自行車。但即使到了20世紀50年代,Clemente發現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學校都試圖限制穿女性短褲的時間和地點。
汗衫興起也與19世紀末的校園運動有關,并且成為風靡一時的裝束——而文化批評家則哀嘆汗衫在女性中的流行。第一批現代運動服(和為保暖而穿的獸皮類似)本質上是賽艇隊或高爾夫隊的男運動員們為了出汗和減輕體重而穿的毛衣。在校園里,這些年輕男性——很快,還有年輕女性——可能都穿上了毛衣以示他們參與校園體育運動。不過,毛衣實在太舒適了,不僅僅局限于運動的時候,于是學生們開始到處穿毛衣。就像一個世紀后的瑜伽褲一樣,毛衣的用途也在不斷進化。最初,它是關于體育的,但很快就變成了對一種活躍的生活方式的欣賞。
并不是所有人接受這樣的改變。1936年,《Esquire》的一位專欄作家寫道:“女性穿著運動短褲和運動衫,在田徑比賽中又跑又跳,不僅是在浪費她們的時間,也在浪費我們的。”盡管如此,在過去的80年里,短褲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緊,因為合成纖維等材料技術的進步使短褲變得更有彈性也更加舒適。
上個世紀,西方時尚變遷的動力,主要是把為某項活動而設計的衣服用于其他場合。幾十年來, Levi Strauss的牛仔褲大多是在工廠和農場工作的男人穿的,如今卻是給懶人穿的;手表在是為了讓士兵在戰爭時守時而發明的,到了今天某種程度上卻成為了身份的象征。
在和Deirdre Clemente談話后,我打開了自己的衣櫥,看到了自己的三件polo衫、四件短褲、兩條牛仔褲、五件毛衣、四雙網球鞋和三件運動外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