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運動鞋公司今年打算在中國賣150億 是什么原因讓它賣瘋了?
雖然略低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12.2億美元,但還是打破了其歷來同期的記錄。
實際上,這個起家美國的 “坐不住年輕人” 這兩年的業績確實不懶。在今年年初發布的2017年全年業績報告中,成立25年的斯凱奇的年銷售額首次突破了40億美元。
一個季度賣出560萬雙鞋
斯凱奇增長的部分原因歸功其國際業務的迅猛拓展,這幫助這個年輕品牌創造了新的銷售記錄。
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表示,“我們在全球多個地區推出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市場反響,國際批發和全球公司零售業務方面獲得了兩位數的增長。”
財報數據顯示,三季度斯凱奇國際市場銷售業務同比增長12.5%,美國本土銷售業務同比增長1.8%;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品牌的國際批發和零售額已經占銷售總額的55.5%。
中國市場無疑使不容忽視的一部分,這也是斯凱奇重要的海外市場。
早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時,斯凱奇首席營運官戴維溫伯格(David Weinberg)就透露,“我們的主要海外市場——加拿大、中國、韓國、德國、印度和英國,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特別是中國市場,在二季度售出了大約560萬雙鞋,實現了新的季度銷售記錄。”
進入中國十年了
對于斯凱奇來說,中國市場無疑擁有巨大潛力。
算起來,今年是斯凱奇進入中國的整十年。品牌在6月的時候舉行了2019年的訂貨會,而該次訂貨會也是斯凱奇在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
品牌首次公布在華發展10年的成績單。數據表現挺搶眼:
-斯凱奇中國十年零售總額平均年增長73%,從2008年0.74億到2017年的104.3億。
-根據權威報告顯示:斯凱奇的品牌知名度呈現飛躍式增長,從2016年的14%增長到了38%。
-斯凱奇中國本土銷售網點增長開拓迅猛,截止到2017年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2446家。
斯凱奇中國、香港、韓國及東南亞首席執行官陳偉利當時總結斯凱奇在中國及亞太區的成功是歸因于高效自主的合作模式、適應本土市場發展的商業運營及品牌管理策略、高效完備的供應鏈體系。
在中國,斯凱奇采取了合資公司的模式進行運營,即品牌直營和經銷商合作的商業模式,這讓該品牌在近幾年來的擴張迅速。
線下傾向于開大店
有意思的是,最近兩年時尚品牌開大店的模式也影響到了這個品牌的開店風格。
我們注意到,斯凱奇也開始走概念大店風。比如2017年3月,其成都旗艦店的面積達到了1300余平方米的面積,這也是其全球最大的概念店;同年9月,斯凱奇北京、南京、杭州等地體驗店相繼開業; 10月,上海外灘斯凱奇D’Lites潮流店是國內首家以D’Lites產品為主題的品牌形象店鋪,全店面積達到441平方米。
這也讓早前陳偉力曾預計在2018年底開到4000家店鋪的計劃有所改變。畢竟商業市場的計劃是按照形勢而變。
按照如今官方口徑是,中國的門店數量已經不是斯凱奇現階段的首要發展考慮因素。現今斯凱奇最主要的開店策略是:準確的消費群體,高流量的精品地理位置成為了斯凱奇的主要考慮因素。2018年,精品體驗店取代之前鋪量式的店鋪開業,分為Sports、Lifestyle、Kids等不同店鋪類型、店鋪等級以及產品組合來適應不同的銷售渠道,以滿足消費者針對性的購買需求。
中國電商的高度發達也幫到了斯凱奇。按照其官方公布的數據,2017年天貓“雙11”活動期間,斯凱奇零售總額達到11億元人民幣,居天貓鞋類品牌銷售榜首位。“雙11”當日銷售總額達到2.93億元,同比增長77%。而在2018年618電商節慶上,斯凱奇電商官方店鋪銷售額同比增長77%。
100億俱樂部
分析斯凱奇的成功,或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代言人的選擇。縱觀該品牌近年選擇代言人策略,似乎也能找到一些成功的門道。
在品牌迅速上升之后,代言團隊包括前期的SISTAR、EXO、竇驍、唐嫣、李易峰
再到之后官宣的樂華七子、黃子韜和吳尊,這些在不同領域創造頂級流量的明星陸續加入斯凱奇代言陣容。
此外,植入人氣網綜也未其加分不少,比如今年斯凱奇所參與的《偶像練習生》的再到嘻哈街舞文化的大規模傳播,對于時下年輕人所關注的熱點資訊,也進一步看到了斯凱奇在抓取千禧一代口味的信心和野心。
最后則是其產品的多樣性。如果買過該品牌的產品,會發現,斯凱奇在國內的產品線也覆蓋了從兒童到中老年人群。
據稱,每一年,斯凱奇設計開發超過3000款鞋履,無論是 “愛動青年”、追逐時尚的潮人、追求品質生活方式的都市人、還是對穿著舒適度和體驗度有較高需求的消費者,在斯凱奇的產品中,都能找到合適的鞋款,滿足各類生活需求。
以我周邊不少朋友家中的長輩為例,都成為這家品牌的擁躉。因為年紀大的人的腳往往都生了老繭,喜歡穿質地柔軟的鞋子,而斯凱奇的走路鞋被不少長輩譽為“穿著像沒有穿一樣,走路很舒服。“
上述這些雖然不是全部,但一定讓這家公司近幾年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重要原因。
這也斯凱奇對于品牌2018年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并預計未來三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
“根據現在的發展狀況,對2018年中國零售額突破150億元的銷售預期,我非常有信心!”陳偉利在今年的訂貨會上說。
這個銷售意味著和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的頭號比肩,后者2017年的營收為166.9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