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家鞋廠整頓關停之后 不再是車水馬龍
【-行業動態】”今年以來,全市已關停鞋企(作坊)5280家,拆除涉鞋違建2614宗、98.43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四無”鞋業作坊清零“。
去年,我路過某市,當地正在做鞋業轉移工作。
于是順便拜訪了某省鞋業協會的負責人。
交談中請教了一個問題:當地到底有多少家?與報道中的數字是否相符?
某負責人回答:“媒體報道有幾千家,具體數字其實沒人知道. 其實就是一個估值”。
看到今天浙江的報道溫嶺鞋企關停數5280家。
于是,我便順便查了一下上個星期,和前兩個月的報道:
一個星期前的報道:
”年初,溫嶺市以6個鞋業重點鎮(街道)為突破口,全面啟動鞋業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截至目前,該市已關停鞋企(作坊)3367家,拆除涉鞋違建1397宗35萬余平方米“。
七月份的報道:
“據通報,截至7月2日,全市檢查鞋業企業作坊29124家次。在檢查中發現無證照經營5325家,在違法建筑內生產1128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182家。
半年來,共計關停鞋企作坊4345家。經宣傳勸導,自行搬離2290家。打擊關門、夜間、上樓或地下室隱蔽生產424家,并整治廠中廠及三合一177家。”
(10月7日)的報道:
”今年以來,全市已關停鞋企(作坊)5280家,拆除涉鞋違建2614宗、98.43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四無”鞋業作坊清零“。
那么,到底關停了多少家呢?
以下為(10月7日)浙江日報的報道:
不再是車水馬龍,沒有了人山人海……國慶期間,記者來到溫嶺市橫峰街道橫石路,這條全長2.6公里的“鞋業一條街”,沿路兩側最多時曾擠著1000余間集買賣、生產、吃住于一體的民房,如今卻略顯冷清。在見證溫嶺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后,這條街即將被全部拆除。
2017年總產值300多億元,被譽為“天下之履,十有其一”的溫嶺鞋業,為何反而成了最先被“開刀”的產業?
“鞋業在溫嶺四大主導產業中所占的份額雖然不大,但起步最早、集中度最高、影響面最廣,也是低散亂最嚴重、安全事故最易發、環境壓力最大的產業。”溫嶺市委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都能啃下來,不僅能對其他產業改造起到標桿引領的作用,還將有力促進溫嶺市區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宜業宜居美城的真正形成。”
溫嶺市委在大走訪大調研過程中發現,鞋業產業的問題根源涉及土地資源、環境等方方面面。下猛藥去沉疴,嚴標準換動能。
溫嶺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于今年3月啟動全域改造,力求“一年全力拆遷,兩年產業入園,三年基本建成”。為此,溫嶺抽調近百名機關干部奔赴一線。僅用1個月,全域改造一期工程3個村就實現100%簽約。如今,橫峰街道第二批8個村和城東街道3個村的簽約工作也已全面啟動,工業園區一期工程開工建設。
同時,溫嶺還按照“民房不能辦企業、生產生活要分離”的要求,全面開展鞋業整治提升三年行動。今年以來,全市已關停鞋企(作坊)5280家,拆除涉鞋違建2614宗、98.43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四無”鞋業作坊清零。
全市僅有156家產值2000萬元以上規模的鞋企,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名牌兩個。全域改造是改變這一面貌的最好契機。
”溫嶺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嶺已明確所有新增工業用地指標一律落到園區、新上工業項目一律落戶園區、新批工業企業一律進入園區的“三個一律”政策,用嚴標準倒逼生產制造類鞋企逐步退出民房、進入園區,以鞋企集聚發展帶動鞋業改造提升。
目前,溫嶺市利用拆后土地,盤活整合低效用地,規劃建設專業化鞋業小微園9個,共占地612畝;已投產3個,入駐鞋企百余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