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業巨頭的訂單正在“消失” 紅蜻蜓跨界轉型證券業能成功嗎?
9月18日晚間公告稱,擬與東英亞洲證券、鼎力源投資等投資方共同出資設立眾鑫證券,從事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等證券業務。眾鑫證券注冊資本15億元,其中紅蜻蜓出資3.83億元,占比25.5%。
在此之前,浙江紅蜻蜓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紅蜻蜓品牌為主,集皮鞋、皮具、兒童用品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時尚鞋服企業。
財務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紅蜻蜓的業績呈現下滑狀態,2013-2016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均出現斷崖式下跌。2013-2016年,紅蜻蜓的營收增速分別為5%、-2.9%、-5.15%、-3.19;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3.1、27.19%、-8.43%、-7.03%。
2017年公司業績逆勢反轉,但也不過“曇花一現”。
紅蜻蜓2017年財報顯示,當年營業收入為32.45億元,同比增長12.99%,凈利潤為3.82億元,同比增長36.79%。
由于受到渠道變化因素影響,近年來,鞋服行業整體經營環境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皮鞋行業企業整體經營業績仍然低迷。
到了2018年,數據顯示,紅蜻蜓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91億元,同比增長2.13%;同期,紅蜻蜓凈利潤1.6億元,同比下降8.49%。
2018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為0.38元,較上年同期減11.63%。
紅蜻蜓于2015年6月29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其股價從上市起隨著業績下滑呈現不斷下跌趨勢,從2015年8月31日的高點49.2元已經下跌到目前的不足8元。
與之同期,鞋業巨頭們的日子都不太好過,日前鞋業“大佬”也已經跌成仙股。
是什么造成了國內制鞋業的持續低迷,這些巨頭們的訂單都去哪兒了?浙江溫州一家知名企業的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陳述了幾大原因。
他表示,制鞋業的擴張紅利期已經宣告結束,國內的自主品牌越來越多,各大品牌已經進入血拼博殺時代。隨著電商的崛起;大量的中大型鞋企的外遷,國內中小賴依生存的加工渠道日益萎縮,被逼轉做自有品牌;以及高仿渠道門檻的降低,國內的自主品牌越來越多,分流了購買人群。
“我認識的很多鞋企老板們,這兩年基本上都注冊了一個以上的品牌,在淘寶、天貓、京東、新媒體等平臺銷售,銷量都還不錯;以前做代工的工廠由于訂單的轉移沒有了加工單,很多也都自己搞起了自主品牌;高仿渠道門檻并不高,國內鞋業巨頭們的鞋款紙版和楦頭在高仿渠道一般以數千到數萬的價格在流通,湊幾萬塊錢在某鞋城租一個檔口再去銷售,利潤非常之高。”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一位制鞋業分析師認為,國內鞋業巨頭業績的下滑趨勢不可逆轉。他說,國內制鞋業目前是一個零和游戲,小品牌的崛起分食的是誰的訂單?當然是現在這些鞋業巨頭們的。所以紅蜻蜓的轉型不難理解,相信這些鞋業巨頭都正在尋求著自己的機會。
紅蜻蜓此次跨界轉型證券行業能否成功尚不能定論,不過從股價走勢來看,市場給出了正向的答案。
9月19日,紅蜓蜻股價開盤小幅上漲。截至當日午盤,收于7.92元每股,漲1.54%。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坊間曾說,“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幣,00后炒鞋。”“球鞋一面墻,堪比一套房。”據報道,2019年8月19日,26款熱門球鞋單日...
[詳細]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