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成立三年的鞋業品牌被百麗收購 被質疑抄襲大牌
綜合來源:信息時報、界面新聞
近日,記者從73hours創始人趙若虹處獲悉,輕奢73hours已被百麗收購,雙方簽署了收購協議,百麗國際占股51%以上,成為控股股東。收購完成后,公司將保持品牌獨立運營。
為何選擇此時被收購?
創立于2015年的73Hours,一直堅持輕奢女鞋的定位,每周上新品,產品設計因具法式浪漫風格,廣受國內年輕女性歡迎。即使在目前國內鞋業尤其是國產女鞋公司陷入低迷環境下,其仍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悉,今年1~6月,公司線上線下營業額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預計年底實體店數量達到30家,全年線下實體店營業額增速達200%。此外,上半年品牌線上占全行業1000~2000元價位段的女鞋市場份額為9.9%,年底料將達到12%。在融資方面,公司于2016年8月和2017年4月分別獲得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和A+輪投資。
這對一個年輕的女鞋品牌而言,已是不錯的成績,為何還會選擇此時被收購呢?公司創始人趙若虹表示,“此前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就與百麗有過聯動,并得到了很大的支持。目前公司在品牌、客戶、設計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礎,但要想要再上一個運營維度,需要多方面的賦能,同時擁有完整的自營零售網絡,這是非常重要的。與百麗合作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創立鞋業品牌,三年賣身百麗
商場如戰場,73Hours剛剛創立之時,趙若虹心中曾暗自設下多家對標品牌。但真正步入市場,才發現在國內1000-2000元的輕奢女鞋中,依然缺少能夠滿足消費需求的強勢品牌。
我開第一家店是在2015年春節前夕,當時第一個月就售罄了。但因為是春節,工人要回去過年,春節后的供應鏈又都排好了別人家的單,我們根本插不進去。最后花了兩三個月才跌跌撞撞把貨補上。”趙若虹將這段經歷作為創業后真正意義上的“至暗時刻”,但也是這番“當頭一棒”,奠定了73Hours之后的發展基調。即始終將包括供應鏈和零售擴展,運營等“硬功夫”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擁有40年制鞋經驗的百麗,在諸如供應鏈等環節能力非常強大。更重要的是,除了資金以外,百麗擁有全中國最大的自營零售網絡,零售運營功力深厚,系統完備,在店鋪拓展和運營方面,能夠給73Hours更高維度的支持。
而今,作為正處在爆發式增長的新興品牌,73Hours選擇以出售股份的方式加入百麗,由后者控股,還是讓業界略感詫異。
長期被質疑抄襲大牌
不過從品牌創立之初,外界就對73Hours旗下鞋款設計涉嫌抄襲頗有爭議。比如,品牌此前在電視劇《好先生》中植入的鞋款,被指抄襲了jimmy Choo。趙若虹也曾在2016年回應稱,每個品牌的基本款都是類似的,并不能由此判定73Hours有抄襲的嫌疑。此后至今,73Hours的門店里,依然能看到設計類似類似其他品牌的鞋款出現。
《好先生》中出現的73Hours(左)與jimmy Choo(右)
73Hours(左)與CHANEL(右)
73Hours(左)與Manolo Blahnik(右)
眼下看來,比起被質疑抄襲,趙若虹更關心的是如何快速拓展業務。在此次收購交易對外披露后,她對媒體表示,73Hours現在最需要的是快速鋪開的渠道網絡及基礎建設,而百麗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及其在物流、倉儲、IT系統、供應鏈、運營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優勢,都能幫到73Hours未來的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