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的新焦慮:產品售罄率不高 營收林潤都會減少
8月13日,李寧交出了2018年上半年中期業績——營收增長17.9%至47.13億元,凈利潤大漲42%至2.69億元。毛利率由47.7增至48.7%,凈利潤則由4.7%提升至5.7%。
按照目前的營收增速,這意味著李寧公司將在2018年底迎來百億元的營收,這一數字將超過2010年近95億元的高峰。此前,借助紐約時裝周、巴黎時裝周等營銷事件,“中國李寧”也賦予了李寧品牌更多運動時尚潮流色彩。
眼下,李寧本人工作的重點依然放在持續改造優化“零售運營能力”,“提升零售運營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逐年逐季不斷投入。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在今年年初,李寧預判稱,“如果建立起成熟有效率成模型系統的零售執行系統,至少還要三年時間。”
中期財報數據披露,從門店數量來看,截至6月底,李寧的銷售門店(包括李寧YOUNG)數量共計6898個,較上一季末增加168個,2018年至今新開了463家門店。
現金流管理方面,公司經營現金流增加約12%,達到6.6億元,凈現金規模為26.93億元,資產負債率從44.3%增至48.6%,現金周轉期由56天減少至45天,而存貨周轉期在行業中比較高,達到85天。
對此,李寧表示,雖然周轉還可以,但依然有進步空間,難度在于公司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產品售磬率不高,“這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擴張,售磬率不高就會產生庫存,有庫存就會打折,營收利潤都會減少。這一點,李寧做得不理想。”
在產品一側,2017年李寧88.74億元的營收中,李寧主品牌占比99%,達到88.19億元,這意味著公司旗下的樂途(Lotto)、凱盛(Kason)、艾高(Aigle)等品牌只有5500萬元的營收,低于2016年的8985萬元。而此次中期財報則披露稱,由于其他品牌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已小于1%,自2018年起不再披露這一資料。
至于是否會剝離這些品牌業務,李寧告訴騰訊《一線》,暫時沒有剝離的計劃,但是也沒有太大的空間發展,“目前重點做李寧自身品牌,這是李寧公司最大的機會,也是最有效率的。”
除了李寧主品牌外,童裝YOUNG及Danskin業務,則是公司全力押注新業務的業績增長點。
李寧對于童裝業務的策略是“穩步擴張為主,單店盈利為先”。截至6月底,已開設了631家門店,預計年底要擴張到750家門店。
2016年10月,李寧公司獲得了Danskin品牌在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業務的獨家經營權,這一美國舞蹈運動品牌,其在中國市場的定位為高端女子時尚運動品牌。截至6月底,已在一線城市開設了10家門店,年底要擴張到15-20家門店。
對于Danskin的擴張,李寧顯得很謹慎,“女子市場是李寧公司最弱的市場能力,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需要有更長時間的嘗試,希望找到產品定位及銷售運營模式,目前還是要控制門店數量,尋找到可復制的、擴大的模式。”
對于外界熱議的“中國李寧”產品,李寧表示稱,希望“中國李寧”系列是為公司帶來收入的一個品牌,但現在我沒辦法預期,還是需要理念與產品的結合,和更多年輕人互動得到認可之后,才能判斷是否能成為產品線、一個生意的收入來源,這還是需要時間的。
與此同時,30歲的李麒麟成為公司執行董事,這是否意味著公司管理層會趨于年輕化。
對此,李寧告訴騰訊《一線》:“麒麟作為執行董事,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管理工作。”他認為,年輕代表著活力,但很多時尚并非年輕人創造,而是有點年紀的人創造出來的,公司管理團隊重要的是活力,活力要向運動一樣表現出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