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傳高:平臺經濟凸顯 鞋企如何參與?
去年在中高層戰略會議上,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提出把百麗打造成一家零售基礎服務提供商。有媒體認為,百麗未來可能會在上游打造、整合一個供應鏈平臺。
退市后,百麗在數字化方面做出了改變。2017年8月份,成立了新零售中心;今年3月,意礴定制商城正式上線;4月,與騰訊深化合作,引入實體店數字化改造項目。
這其實就是平臺經濟在鞋業的一個典型的運用。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平臺經濟也逐步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
德勤研究在《平臺經濟協同治理三大議題》預計,中國平臺經濟規模將會在2030年突破100萬億。
面對這個百萬億級的大市場,許多鞋企都想知道:平臺經濟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如何真正的理解這樣的一個經濟潮流?我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思考。
01
平臺經濟加速滲透社會生活
德勤研究預計,中國平臺經濟規模將會在2030年突破100萬億。
我在各種場合都在講平臺經濟,而且是從管理理論創新的層次去思考的。我的觀點是傳統的企業模型和價值鏈理論是脆弱的,面臨被瓦解的風險。
其主要原因是源于企業是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自我控制、自我實現的模式。在現代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的商業環境下,企業必須構建和創新生態鏈理論。在這樣的理論背景下,社會已經進入平臺經濟時代!
阿里巴巴當然是平臺經濟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它從一個商務信息平臺升級到一個電子商務平臺,開創了中國電子商務的新產業。正是因為它的成功,無數的企業都在學習和超越它。當然有一小部分分了一杯羹。更多的是在超越之路上迷失和淘汰。
各行業的平臺和門戶都是平臺經濟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先鋒。一個行業門戶,一個域名的整合,一個話題的延伸,一個公司的泛化,都是企業試圖從單純的個體企業向行業平臺轉型。
未來隨著高端芯片、量子芯片、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5G、AR/VR、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平臺經濟將以更迅猛的速度發展,更深更廣地影響和滲透經濟社會。
02
自下而上的社會組織崛起
不同經濟模式的社會生產關系復雜度不同。
平臺經濟的突出現象,就是中國社會組織的崛起和非法組織的泛濫。
目前中國正式登記注冊的各種社會組織近80萬家,與近1億注冊的工商企業相比,雖然在數量上有巨大的落差,但社會組織的平臺作用越來越顯示出來。
目前,中國經濟出現了效能逐步低下,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加劇,人才資本無法釋放等問題。社會組織的價值和釋放變成了解決中國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有效良方。
正是中國社會組織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和社團的公共屬性,因此,促進中國社會組織的快速發展變成了國家治理戰略。另外,能反映這個觀點的是各種所謂“山寨組織”和非法組織的大量泛濫,其數量可能是幾百萬之多,遠超過正規的社會組織。
因此,國家對社會組織的重新定位:從過去行政化變成去行政化,從由上而下的官辦模式到由下而上的社會發展模式,這個劇變的過程就是要充分發揮各種社會組織的平臺職能和平臺資源的配置能力。
平臺之上,不同相關方的利益交互,合作、競爭和創新正在發生。因此,鞋企要積極利用平臺模式全面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使其在這種新商業生態下,重新改造生產方式,提升生產效率。
這也正是我們的愿景。
03
“信用”是平臺經濟的特色符號
截止至2017年7月,全球十大平臺經濟體市值已經超過十大傳統跨國公司,其中中國公司占三席。
我把平臺經濟的特色符號描述為“商業信用”。“信用”目前被國家稱為下一代經濟模式和高質量增加的關鍵。
國家提倡誠信經濟背后是平臺經濟對企業本身的要求。中國的信用體系一直是薄弱環節,假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金融欺詐等等從根本上都是信用體系缺乏的體現,從而導致了中國自身發展,甚至與發達國家在發展競爭中處于不利局面。
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整個信用系統將隨之逐步完善起來。平臺經濟將會通過在個體之間新建、重建信用關系,逐步在全社會形成信用意識,不斷提升整個社會誠信水平,平滑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經濟摩擦,最終促進市場經濟運行效率的提升。
從目前來說,中國企業在實施平臺經濟的時候,在信用價值的設計,信用在生態圈理論方面的獨特作用認識還顯得非常的欠缺。所以,必須下大力氣從理論創新和實踐思考方面下功夫。專業理解上本文不做深入論述。
最近幾年來,走篇萬水千山,訪談企業和人物無數個,我們目的是為了要搞清楚,目前中國企業到底應該構建什么樣的發展模型,如何創新發展模式。
這樣的思考企業界無法去做,理論界還跳不出傳統理論的框架。希望大家真正的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去看待中國企業理論的發展問題。
唯有如此,未來已來,希望可期!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