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女鞋行業遇寒冬“大眾鞋王”達芙妮上半年虧損兩億港元
8月29日晚間,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期內其營業額為27.33億港元,同比減少19.6%;股東應占虧損則達到了2.09億港元,同比增加了27.44%。
和達芙妮一樣,目前國內鞋業尤其是國產女鞋正面臨巨大挑戰。聯商網總編諸振家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消費升級、品牌老化等因素的影響下,企業銷售遭遇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
企業表示財務狀況仍穩健
近幾年來,達芙妮的發展著實有些吃力。翻閱過往的業績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自2013年開始,營業額即出現持續下滑。
在最新的半年報中,其將今年上半年營業額的下降歸因于銷售點按年減少了16.4%及其核心品牌業務同店銷售負增長。
根據達芙妮此前公布的運營數據,其營業額占比近九成的核心品牌(自有品牌“達芙妮”和“”)今年上半年的同店銷售增長率為-10.7%。其中,2017年二季度同店銷售增長率則為-10.2%,其認為該季度同店銷售下降主要是銷售量減少所致。
“女鞋市場的大眾板塊尚未出現持續的改善趨勢,競爭仍然十分激烈。本集團的本地同業似乎十分憂慮,即使早在2017年春夏季伊始,就已開始大幅降價。”達芙妮方面這樣指出。基于此,在疲弱的市場環境下,其門店的整合還在繼續。根據公告,今年上半年其凈關閉了330個銷售點,其中306個為核心品牌銷售點。
相比營業額的下滑,目前達芙妮的利潤表現更受關注。事實上,在2013年和2014年,達芙妮的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已經連續兩年大幅度下滑。2015年,達芙妮更是轉盈為虧。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內,其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已經達到14億港元。
不過,達芙妮方面強調,目前集團的財務狀況仍然穩健,截至今年6月底,凈現金為6.07億港元,去年同期則為6.93億港元。
達芙妮方面表示,其眼下正致力于大型革新計劃,其中包括全面品牌重塑及產品升級。“有些措施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全面實施,然后取得成果。本集團已做好充足準備,以應對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項挑戰。”
行業面臨嚴峻考驗
就在上個月的27日,“一代鞋王”國際正式撤銷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伴隨皮鞋行業領軍企業百麗國際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地位被撤銷而引發的行業討論,也可以看到公司所處的皮鞋行業依舊面臨嚴峻的考驗。”在8月24日發布的半年報上,行業上市公司(603116,SH)這樣指出。
在業界看來,百麗過去兩年的經營表現一定程度上也是整個國產女鞋行業的寫照,在電商沖擊以及產品創新缺失等諸多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國內鞋業尤其是國產女鞋銷售遭遇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中泰證券在其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即表示,隨著消費渠道從百貨專柜轉出,從2012年左右起,幾大傳統女鞋企業紛紛開始“關店潮”,2016年除天創時尚外,其他女鞋集團業績均大幅下挫。
九派咨詢總經理邵立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鞋服行業,眼下新品牌還在不斷進入,對市場爭奪的力度也在越來越大,導致一些原有品牌的份額持續下降。另外,一眾原有的品牌推出商品的屬性仍舊存在和其定位群體不匹配的情況,導致消費者選擇了其他品牌。
和達芙妮一樣,不少鞋企也在積極尋求轉型調整來扭轉業績表現。除了繼續加碼電商以及進行產品升級等基于主業的調整外,一些企業還在進行“跨界”布局,(002291,SZ)和(01028,HK)即為代表。
8月28日,星期六公布了半年度業績報告。其指出,在繼續圍繞“打造時尚IP生態圈”的戰略發展目標下,其經營業績取得一定改善。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實現了11.42%和10.7%的增長。
不過,解決了業績問題僅僅是一方面。在鞋類市場同質化嚴重、產品研發設計能力滯后的情況下,鞋企的前述轉型升級能否帶來行業整體走出困境?目前來看仍待繼續觀察。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