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或將以531.35億港元退市,斷臂求生
【-品牌動態】近日,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由高瓴資本集團、鼎暉投資以及執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組成的財團,向百麗提出私有化要約,將以協議方式,以每股6.3港元收購百麗所有已發行股份。如果要約達成,百麗將以估值約為531.35億港元從港交所退市。而這也是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百麗此次私有化退市或是業績持續承壓下的無奈之舉。即便私有化方案通過,百麗國際的轉型前景仍充滿未知。
私有化退市 是主動轉型還是無奈之舉?
百麗國際在上市十年之后,選擇從資本市場黯然離場,轉向私有化,此舉難免引發市場猜想。是另有謀劃擬回歸A股,還是為了保住市值維護品牌?是主動轉型還是無奈之舉?
據了解,百麗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首席執行官盛百椒并未參與私有化,二人通過其所控制的實體共計持股25.74%。二人將支持該私有化建議、并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這意味著,鄧耀、盛百椒將徹底退出。
百麗執行董事及新業務事業部總裁盛放、執行董事及體育部總裁于武參與了此次私有化。二者持有的股份注銷后,將向新公司注資。私有化完成后,高瓴資本將持股56.81%,鼎暉投資將持股12.06%,包括于武及盛放在內的參與建議的管理層,將共計持有其余31.13%。
由于實際控制人變更,根據A股上市要求,百麗私有化后三年無法申請A股IPO。消息人士也表示,百麗本次私有化目的并非回歸A股。
恒生指數表示,若百麗控股私有化獲通過,7月18日收市后百麗控股將被剔除出藍籌股,7月19日正式生效。
轉型路多波折 前景仍未可知
有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即便百麗控股私有化方案通過,其未來的轉型之路也不會輕松。因為百麗并未擺脫中性價比產品的品牌屬性,在運營上也基本維持傳統零售思維,缺乏主流年輕消費群體所關注的文化和體驗背書。
“百麗要想謀求轉型成功,可能需要斷臂求生,把鞋和運動品牌完全分開,全力打造幾個有機會的子品牌,但前提是結合新零售和消費者的互動關系。對于運動板塊,盡快利用國際品牌資源,建立體育消費者的線上線下結合的體驗模式。”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7月17日,百麗將就私有化方案進行表決。由于目前百麗集團注冊地是開曼群島,通過議案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獨立股東中需要有超過75%股投贊成票,不多于10%人投反對票以及要“數人頭”,也就是需有大多數出席法院會議的股東表示贊成。
而有報道稱,百麗國際私有化投票前突然新增逾200小股東,此舉因有“種票”嫌疑而引發爭議。
對此,百麗控股回應稱,2017年6月26日至28日,公司的香港股東名冊登記了237名新股東。集團約有11.17萬名雇員。約300名集團現職雇員各于4月28日后基于本身的獨立及自愿決定自資收購股份,以獲取股份及參與計劃。有關收購乃于2017年6月23日至26日進行(并于2017年6月26日至28日完成結算),所按價格為當時的市場成交價6.09港元至6.10港元,即低于計劃項下的注銷代價價格每股6.30港元。該等集團雇員所進行的有關收購,并非根據公司或任何要約人或聯合要約人的指示或在其控制下作出,非因與公司或任何要約人或聯合要約人的任何協議,理解或主動合作而作出,亦非由公司或任何要約人或聯合要約人直接或間接提供資金。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