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股價低迷的背后是業績低迷 回歸A股“越快越好”
【-品牌動態】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日前的表態,正式宣布了這家2009年在港股上市的體育公司未來幾年內重回A股的計劃。
“集團創國際品牌的目標,在1991年就已經定下來了,然而我們發現香港的資本市場很難為我們創國際品牌制造效益,于是我們決定回歸到A股。”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日前的表態,正式宣布了這家2009年在港股上市的體育公司未來幾年內重回A股的計劃。
據悉,私有化完成后,道格資本、光大體育基金、前海母基金等公司將成為匹克股東名單上的新成員,共向重組后的投資超過20億港元。
早在2016年5月,匹克體育便發布了停牌公告,7月26日正式發布私有化公告,稱建議由要約人許氏體育通過協議計劃將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私有化。根據大股東提議的每股2.60元的報價,匹克體育流通股私有化累計金額約25億港幣。
10月19日,開曼法院會議暨股東特別大會以99.45%贊成票通過私有化議案,匹克體育于2016年11月2日下午4點正式撤銷了其在港交所的上市公司地位。
作為一家以國際化為重要發展策略的港股上市公司,匹克回歸A股意味著什么?重組后的匹克會有哪些變化?
匹克門店
股價低迷的背后是業績低迷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香港股市上,如果上市公司沒有雄厚的資金重倉持有,股價難以保持在高位,此外,中概股在境外股市普遍遭遇偏見,境外投資者更是對中國體育品牌心存芥蒂。
2009年9月29日,匹克體育在港交所上市首日跌破了4.1港元的發行價,不過隨后上揚,并在2010年一度沖到了最高點:6.96港元每股。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是匹克集團業績飄紅的一年,銷售額達42.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3%,其全年凈利潤為8.22億港幣,同比漲幅達30%。
與諸多國內體育品牌一樣,匹克的表現在2011年到來之際開始疲軟。匹克集團總經理許志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2010年之前的10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處于高速增長期,整個行業對增長的預期也一直很高。但2010年左右行業發展出現拐點,市場需求的增長沒有達到預期,普遍出現了庫存過多的現象。”許志華表示,去庫存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也是行業洗牌的動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匹克體育從2011年開始遭遇了連續三年的業績下滑。在最慘烈的2012年,匹克營業額僅為29.03億元,同比減少37.5%;凈利潤為3.1億元,同比下降60.1%;營業網點較2011年底減少1323個。
2014年起,匹克業績開始上揚,但再未達到2010年時高峰的輝煌。匹克2016年度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其營業額為12.98億元,凈利潤為1.69億港元,同比下降3.73%。從2011年起,匹克的股價始終遠低于4.1港元的發行價,在1~3港元徘徊。這5年正是匹克業績遭遇挫折的5年,股價基本符合其業績表現。
一些上市公司在退市之后,對當年的上市決定表示懊悔,著名電商當當就是一例。聯合創始人之一李國慶在當當私有化完成之際就曾表示:“當初上市是一個失誤,上市后要對投資者負責,有各種對盈利的要求,我們被捆住了手腳。而在高速爆發的行業中,必要的虧損是需要的。”
匹克有無對當年上市決定的懊悔?許志華的回答是:沒有。“2009年上市時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國際資本集中,國際市場比較認可。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國際資本大量涌入,上海和深圳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益突出,現在是回歸A股的最佳時機。”
否認“國際化”戰略拖累國內業績
自成立以來,匹克一直堅持高度的國際化戰略,2005年就將當時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隊的肖恩·巴蒂爾簽入旗下。隨后,匹克開始連續動用國際賽事的體育營銷資源。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匹克贊助了烏克蘭、新西蘭等12支代表團,在和阿迪達斯之后,匹克贊助奧委會代表團之多位居第三。“這12支隊伍的成績都很好,42次登上領獎臺,匹克也得到了足夠的機會在奧運會場合中亮相。”許志華說。
數字顯示,匹克所堅持的國際化發展策略為其帶來了占總收入兩成以上的海外收入。以2015年為例,匹克全年營業額為人民幣31.1 億元,其中國際銷售額達到人民幣6.7 億元,占比達21.6%。
然而,隨著國內運動品牌深耕國內市場,取代李寧成為本土第一,再加上阿迪達斯、耐克、彪馬等海外軍團的“渠道下沉”戰略,在三四線城市紛紛開設工廠店,匹克在國內市場上的份額逐漸僅在籃球鞋一項中占有優勢。
但許志華認為,海外市場并沒有拖累匹克在本土市場中的競爭,“2011至2013年的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是行業不景氣和庫存消化的拖累,與國際化沒有任何關系。匹克的策略是‘以內保外,以外拉動內’,回歸A股后我們依然要做中國最國際化的運動品牌。”不過他也強調,匹克將加大國內營銷資源的投入,提升國內市場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
多品牌戰略是新匹克的又一個舉措,據了解,此次注資匹克的一干資本巨頭不僅會為匹克未來的上市計劃提供資源和服務,還將聯合匹克體育共同成立專注于體育產業的產業基金及投資并購基金,打造“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
“回歸A股之后,匹克將會實施體育產業生態圈戰略布局,由單純的體育裝備制造銷售商升級為綜合性體育產業集團。”許志華說。
然而,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匹克回歸A股的道路并不平坦,其方式無非有二:正常排隊和借殼上市。如選擇第一種,對業績有相當高的要求,排個三五年也屬正常;若選擇借殼上市,由于A股監管政策趨緊,對匹克也有近乎嚴苛的要求。
一位匹克集團的內部員工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這部分細節匹克不愿對外透露更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越快越好”。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