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風刮得快,但美國青少年還會捧一陣運動休閑風
【-市場動態】運動休閑風(Athleisure)從人們那賺了超過 180 億美元后,美國青少年對它的愛可能還會讓運動休閑品牌們再熱一陣。
不過,美國青少年可不是因為追求那種“看起來慵懶隨意實則力氣花得不著痕跡”的心機時尚,他們單純覺得 leggings、瑜伽褲和衛衣之類的運動衣穿著舒服。
再具體一些,美國童裝市場甚至出現了一條粗暴的“童裝第一定律”:青少年愛穿有彈性親膚的衣服。
其實這個趨勢從前兩年就已經開始顯露了。
去年由投資銀行 Piper Jaffray 發起的調查顯示,青少年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健康舒適的運動裝:高收入家庭的女生們愛穿 Lululemon 的童裝線品牌 Ivivva 的 leggings,男生則喜歡穿 Jordan 的運動服和慢跑褲。
這從這些品牌的成績也能看出來:Ivivva 為母品牌貢獻了 29% 的營收,被分析師認為是公司的主要增長動力。光是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就新開了 13 家 Ivivva 門店。而則不出人意料地成為美國青少年最愛買的品牌。
Piper Jaffray 的數據還指出,從去年開始,美國高收入家庭的女生對運動服的愛超過了牛仔褲。
去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也寫到,男孩子們不愿意穿牛仔褲了,特別是當他們把牛仔褲當成一種正式服裝時。
這讓他們的父母感到錯愕。畢竟,牛仔褲在流行正統西褲的年代是一個彰顯個性的穿著。
運動服似乎在經歷著和當年牛仔褲一樣的境遇。
根據英國人類學家 Daniel Miller 和 Sophie Woodward 在 “Blue Jeans” 這本書中的描寫,牛仔褲已經成為了“普通”(ordinary)的代名詞,甚至成為移民在融入當地社會時的一個無差別符號。簡單說,脫掉民族服飾、穿上牛仔褲,你就進入了文明的、全球化的現代社會。
而現在,牛仔褲日常到你會以為它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它的地位也正被更加舒適和隨意的運動服取代。
跟時尚博主們“即便不運動,也要穿出一副剛從健身房回來的樣子”不同,孩子們的運動機會和運動量普遍比成人要大很多,對衣服的親膚性和貼合度的要求自然也很高。
出于這個原因,童裝市場很少有那種漿洗得硬邦邦的牛仔褲存在,就連牛仔褲都有越造越軟的趨勢。
Crewcuts 是美國服裝品牌 J.Crew 旗下的童裝品牌。它的設計總監 Jenny Cooper 自己就是一位母親,她說:“我總是聽到孩子們抱怨有些衣服限制了他們的運動。”
Crewcuts 除了賣 leggings 和其它修身剪裁的運動服,還把彈性布料或者細節加入依舊占據著很大一塊市場的牛仔褲和卡其褲:比如說往牛仔褲上加一條松緊帶,或者往“牛仔褲”里加入更多滌綸纖維讓褲子變得更有彈性。
雖然掌握經濟命脈的是孩子的父母,不過孩子們會對衣服提出很多自己的要求。
紐約一個叫做 Izzy 的 8 歲女孩就有一套挑 leggings 的標準:不能有煩人的接縫,必須要柔軟親膚,不能讓人發癢。最重要的是松緊度要正好。她說:“松了會看著很奇怪。”
不過,家長們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得“精神”一些。軟趴趴的衣服顯得太過“漫不經心”了,尤其是在開學季返校的時候。
仔細一想,我們中國的學生應該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只能穿校服啊。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