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今年將增高企150家 全面推行“首席服務官”
【-國內新聞】推行“首席服務官”,確保今年230宗重點項目完成602.8億元年度投資計劃……2月14日,惠州召開十二屆市政府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及市“兩會”精神,提出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優質高效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在會上表示,要完成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保持比全省更快一點的發展速度,兌現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諾,必須從年初開始就緊盯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抓落實,在穩中求進的基礎上,努力做到能快則快、能好則好。范中杰、胡建斌、林春生、余金富、劉小軍、林洪、陳高燕等7名參與市政府分工市領導就分管工作作了具體部署。
會上發布了《惠州市政府2017年工作要點(征求意見稿)》《惠州市2017年重點建設項目責任分工表(征求意見稿)》。惠州將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確保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50家,建成新型研發機構12家。
推動廣東IMEC研究中心落戶
今年,惠州將推進聯合協同創新,全力抓好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建設,推動廣東IMEC研究中心、廣東石化創新中心落戶,加快南方工程檢測修復技術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南方創新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步伐,建成新型研發機構12家。深化與美國、德國、比利時、以色列、烏克蘭等國家的科技交流合作。
在培育“高企”上,惠州將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數據庫,對外市遷入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專項補貼,確保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50家。同時,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劃,孵化面積達80萬平方米。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力爭萬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15%、18%以上。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麥教猛說,要充分發揮潼湖生態智慧區“創新核”作用,加快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韓產業園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此外,惠州將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支持企業培育商標品牌和名牌產品。繼續培育大型骨干和“三高”企業,提升規模化綜合制造能力。加快國家鞋材及鞋產品質檢中心、國家北斗導航產品質檢中心建設。
力爭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500億
在優化提升兩大支柱產業上,惠州將全面建成中海油惠煉二期100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和華瀛1000萬噸燃料油調和配送項目,積極推進SMPO/POD、國儲二期惠州項目等建設,著力延伸中下游及關聯產業,提高精細化工率。同時,做大做強平板顯示、智能終端、LED等優勢產業集群,大力推進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信利二期、伯恩光學新基地、欣旺達等一批項目建設。
近年來,惠州試圖加快培育汽車與裝備制造、清潔能源等新支柱產業,今年有何動作?據介紹,惠州將推動國電惠東斧頭石風電等項目建設提速,加快推進中科鎂基鋰電池項目,積極培育和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推動比亞迪、德賽、華陽、億緯鋰能等企業擴大產能,繼續推進東風本田一體化、億鼎、科達利等項目建設。
根據工作要點,惠州將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發展,力爭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500億元。
麥教猛強調,要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要以項目建設為“主戰場”,全面推行“首席服務官”制度,確保今年230宗重點項目完成602.8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
對于營造一流營商環境,麥教猛稱,要積極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抓好“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繼續推行“一門式一網式”服務,不斷拓展網上辦事大廳功能。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提高開辦企業便利度。
2017年惠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
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0%以上;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控制在103%以內;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節能減排等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