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開啟營銷變革 社群經濟成突破口
【-電商頻道】距離雙11還有3個月,天貓就已經公布了今年雙11的玩法,明星晚會+矩陣直播成為核心。蘇寧818發燒節,也招來大量大V和網紅進行直播。平臺“扇風”,商家“點火”,一時間,網紅供不應求,直播漫山遍野。
不僅電商在玩直播,因為直播而成“IP”的網紅們也在玩電商。淘寶開店已經成為網紅門的標配。
現象背后,是電商營銷邏輯的改變和社群經濟的興起。拼腦全球電商智庫創始人、社群經濟專家喜德認為,電商營銷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大眾傳播正在讓位于社群營銷,社群經濟正在成為電商新的突破口。
電商開啟營銷變革
根據天貓公布的信息,今年的天貓雙11晚會將推出手機+電視+直播的多屏互動,肩負拉新客戶、提升平臺整體流量和關注度重任。去年雙11,天貓已經開始通過晚會、通過明星IP內容為平臺引流。相比去年,今年全面豐富了直播玩法。
不僅僅是天貓雙11,為了提升流量,蘇寧818發燒節也同樣不惜重金,動用大量大V和網紅進行直播。
平臺帶動商家。淘寶上不少商家已經將直播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早先,吳尊直播一小時幫助惠氏賣出120萬奶粉的新聞曾轟動一時;母嬰用品英氏,也同樣先后邀請母嬰專家和爸爸去哪中的明星助陣直播。
可以說,直播已經成了電商最新也最重要的營銷方式之一。
為什么直播受到如此追捧?
喜德認為,傳統大眾傳播的推廣方式越來越難以維系,用戶越來越容易審美疲勞,推廣成本越來越高,也要求電商的營銷方式進行變革,社群營銷具備趣味化、精準化等特點,受到電商追捧是情理之中。
社交電商媒體創始人方雨也表示,傳統電商平臺已經遭遇到流量瓶頸,而明星、網紅背后是社群,對于平臺和賣家而言,這塊流量異常肥美。
電商成社群變現主要方式
實際上,電商平臺和品牌商家利用明星、網紅背后的社群引流,最后錢還是落到平臺和賣家腰包;自帶流量的明星、網紅造就不甘寂寞,開啟了流量變現的旅程。
以周杰倫、陳冠希、余文樂等為代表的明星,粉絲群體相對年輕,追求時尚,明星們不光代言外部品牌,也紛紛推出專屬潮牌。那英等明星則針對資深粉絲推出家居用品品牌。
因直播平臺而火的網紅們也不甘示弱。現如今,哪個游戲解說不賣衣服?哪個美女網紅不賣化妝用品?不少直播間都已成了“產品宣講會”。從大牌明星到草根網紅,在淘寶上開個人店鋪已經成為一種標配,許多草根網紅的生意甚至比大牌明星的生意做得還好。
除了這些靠臉、靠演技的,不少內容創業者也紛紛開始涉足電商。邏輯思維賣書,吳曉波賣“吳酒”, “一條”賣優質家居用品,“軍武次對面”賣軍事模型等……電商也已經成為許多內容創業者的標配。
盡管身份不同,但此類電商背后有著類似的邏輯,即由IP產生社群,由社群產生交易。
喜德認為,IP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內容。雖然并非每個網紅都靠電商賺得盆滿缽滿,也不是每一個公眾號賣什么東西都能暢銷無阻,但是卻強有力地宣告社群經濟正在崛起。
想象力與瓶頸
社群經濟的崛起,給電商帶來更多可能的發展空間。
行業專家認為,在傳統電商時代,垂直細分更多是品類的細分;社群經濟可能促使許多按人群、興趣、價值觀等維度細分的垂直電商逐漸崛起。
不過,無論是大牌明星還是草根網紅,在享受使勁摟錢的快感的同時,也暗藏著“年老色衰、門庭冷落”的焦慮感。
而許多內容創業者進行的電商嘗試,也都是看起來火熱,公關稿滿天飛,實際上卻銷量慘淡。
網紅如何避免“火一把就死”?
在前端要以價值觀建設為核心,以持續高質量的內容傳遞為依托,保持社群的粘性;在后端則應該重視產品的打磨,品牌價值的塑造。
事實上,行業中已經有少數社群電商表現出這些特征,其模式與傳統的以商品為核心的電商模式有很大差別。
例如,東家APP主打原創匠人社區,銷售匠人手作;而茶語網主打茶人社區,銷售茶葉茶具,甚至延伸至茶旅。
喜德認為:“只有注入了‘工匠精神’的社群經濟才不會成為無本之木。”(中國鞋網-全球專業的中文鞋類加盟門戶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