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一定要擔起科技創新的主體責任
【-要聞分析】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會”合一的科技大會上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并要求:企業“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
我們黨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與此相匹配的是,又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里明確提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要靠科技事業三個階段性目標作支撐;而科技事業三個階段性目標,主要靠企業來實現。因為它是科技創新的主體。
因此,我們大聲疾呼:企業,一定要擔當起科技創新的主體責任!
值得企業界驕傲的是,“兩彈一星”、漢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計算機、三峽工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動通信、量子通訊、北斗導航、載人深潛、高速鐵路、航空母艦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而這些成果中,飽含著中國企業作出的貢獻,飽含著中國工人付出的辛勞。這些成果,恰是科技創新的結果,沒有科技創新,上述這些領域、方面,有可能依然跟在人家身后亦步亦趨。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要實現三個階段科技創新之目標,企業一定要擔當起科技創新的主體責任。
企業要擔當起科技創新的主體責任,就一定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毋庸諱言,在這些方面,我國的短板、軟肋著實不少。
比如,我國是世界產品加工廠,小到螺絲釘大到遠洋巨輪,上天的入地的下海的,全能制造,MADE IN CHINA世界各地隨處可見,但到目前還只是處于加工地位,很少有自己的專利品牌。福建晉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制鞋基地,每年全國制造的70億雙鞋的10億雙產自這里,占世界鞋業總產量的10%以上,其制造成本與美國只差幾美分,但到目前在國際上的價格卻相差10倍。
中外實踐都證明:企業不可能家家都長命百歲,但長命百歲的企業家家都是不斷創新的。再好的技術三五年管用,再好的管理十年八年管用,而科技創新卻長久管用。企業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企業最危險的敵人也是自己。企業科技如果不能創新,就面臨最大的敵人和最危險的敵人。
哲人說過:“一切皆流,無物常住”。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過去是大魚吃小魚,現在是快魚吃慢魚。摩爾定律之一是,你永遠不能休息,否則你將永遠休息。
現如今,世界已經進入智能社會,其廣度和深度難以想象。這大機會時代,給千百萬家企業公司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中國企業一定要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戰略思維與實際行動。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企業要擔當起科技創新的主體責任,就一定要像華為那樣,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創新創新再創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當今中國,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有著許多有利條件。我們擁有世界最多受過良好教育的本國人口。2014年中國受過高中以上教育人口就達到3.83億人,超過美國總人口;擁有8114萬名科技工作者,與德國人口數量相當;有著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物質條件較為充裕;有著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可以合力加以協作攻關。更有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與氛圍,不但包括科技人員、企業家、管理者的小眾創新,還包括所有勞動者的大眾創新。
我國企業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堅持不懈地進行科技創新,切實擔當起主體責任。
擔當起科技創新的主體責任,一定要加強思維的創新。思維決定理念,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比爾·蓋茨說過:人與人的差距,就在脖子上面這一部分。一家好企業,一定是思維不斷創新的企業;一個好員工,一定是思維敏捷的員工。華為之所以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成長為世界知名企業,正在于在任正非帶領下,整個大團隊思維一直不斷創新,一直占領通信領域科技最前沿,一直處于“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最佳境界,為中國企業作出了極好的示范。所以,一定要引導企業全員不要輕易相信“只有一個答案”的結論;不要輕易相信“這不合邏輯”的結論;不要輕易相信“既成事實”的結論;不要輕易相信“要守規矩”的結論;不要輕易相信“太荒誕 ”的結論;不要輕易相信“自己沒有創造力”的結論。必須使思維保持最佳狀態。
擔當起科技創新的主體責任,一定要加強觀念的創新。軍事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企業界,生產未動觀念先行。一定要明確:注入新的觀念比注入資金更重要。資金的能量有限,觀念的作用無限。改革在深入,觀念創新無止境;企業要發展,觀念創新無句號。改革伴隨四化建設的全過程,觀念轉變就伴隨改革的全過程;企業創新伴隨企業發展的全過程,觀念轉變就伴隨企業創新的全過程。當下的中國企業一定要構建高效率的科技創新新觀念;構建高品質的產品研發新觀念;構建高效益的競爭協作新觀念。
擔當起科技創新的主體責任,一定要加強技術的創新。至關重要的是兩個能力的提升: 一是企業技術再創能力的提升。《升級才能生存》中講到“在多變的時代,企業最激烈的競爭是升級之爭,不升級便是死亡”“只有升級才能生存”。技術再創,一定要注意專精,先專后精,精而更專。華為28年只做一件事,這就是專精的結果。二是職工職業再生能力的提升。要引導廣大員工明確:人生在世,總要有一個自己賴以安身立命的東西,說淺顯點,就是要有一技之長。俗話說,身有萬貫財富,不如身懷一技。一技鮮,吃遍天。當然,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只懷一技也是不夠的。藝多不壓人,技多不壓身。應該做到:一技“絕”,二技“鮮”,三技“專”,這樣才能“吃遍天”。 要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一時一刻不能放松業務、技術學習,并且做到學有專長,成為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骨干或“尖子”。技能就是自己的光芒,職場就是自己的秀場!要倡導全體員工“精一專二會三”,做專家型工人,做“金牌”工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世紀的歷史已經表明,中國企業創新起來,便改變了全球生產和貿易格局,中國已成為全球的最大生產中心。21世紀上半葉我們還將目睹,一旦智慧的中國企業不斷創新起來,必將改寫全球創新版圖,一個新的全球創新高地將出現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市場決定全球制造業重新布局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