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整合優勢資源 助力紅蜻蜓騰飛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在年初的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四川大學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石碧院士等完成的“基于酶作用的制革污染物源頭控制技術及關鍵酶制劑創制”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石碧院士繼獲得國際皮革工藝師和化學家協會聯合會(IULTCS )科技最高獎(Merit Award)后,再次獲得的殊榮。
2011年8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石碧教授及其團隊,在建立了中國皮鞋行業唯一的院士專家工作站。五年來,院士專家團隊深入企業與行業調研,針對制鞋行業面臨的市場危機和制鞋業發展的需求,明確了產學研相結合的切入點,通過有效整合校企資源,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長期以來,紅蜻蜓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履行“傳承鞋履文化,創造顧客體驗”的企業使命,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尤其是抓住后金融危機時代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快先進技術引進、吸收、消化的步伐,提升企業創新、應用轉化能力,促進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
鞋科技實驗室做數據測定
紅蜻蜓鞋科技實驗室科研人員為員工測量腳
發揮智囊作用 提升科技高度
2013年底,石碧院士來站工作。在聽取了紅蜻蜓三年科技規劃匯報后,他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高屋建瓴地指出:“紅蜻蜓產業技術創新的起點要高。一是要解決實際問題。二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可以借助紅蜻蜓院士工作站豐富的社會與科技資源,聯合信息化、自動化、新材料研究較強勢、產業化能力強的科研單位,吸收掌握前沿技術,以達到更高的水平,實現轉型升級,成為行業真正的龍頭企業”。
石碧院士團隊還對科技規劃提出了“厚積薄發 智造未來”的主題,對數字化技術在制鞋應用的規劃,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步:破繭而出,羽化成蝶;第三步:以一帶一,薪火相傳。院士團隊積極發揮了科研智囊和引領的作用,推動了公司科技工作的落地。
根據國家關于深化“兩化融合”的部署,院士工作站積極推動紅蜻蜓快步進入數字化研發及自動化生產時代,組建“數字化孵化中心”,對紅蜻蜓“兩化融合”路徑進行積極的認證,確定了紅蜻蜓數字化工作重心,由建立六大模塊數據庫到虛擬設計訂貨,逐步通過數字化解決方案,完成信息、開發設計、量產、庫存等不同環節整合的實施路徑。
石碧院士針對制鞋企業產品提升,存在皮革新材料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瓶頸,從源頭追溯,提出了產業跨界合作的理念,于2015年初牽頭紅蜻蜓院士工作站,與中國皮革化工龍頭企業德賽爾化工院士工作站進行合作,雙方在工藝改進、產品研發、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聯合開發。這是兩個院士工作站的合作,也是制鞋與皮化的跨界合作。
在石碧院士的關心下,紅蜻蜓和德賽爾雙方開展了技術人員的互訪、換位培訓、信息交流、聯合開發等活動,使合作走向雙贏。德賽爾皮化強大的研發實力,超前研發未來產品季的新品類,為皮革加工企業提供新品類產品生產的工藝技術解決方案,為鞋企提供創新材料,以跨界合作帶動皮化、制革與制鞋的合作與提升,為行業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理論聯系實際 注重科技創新
院士工作站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瞄準企業的主業,發揮校園資源,與紅蜻蜓科技人員共同承擔創新活動:涉及兒童鞋設計的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級項目《健康兒童運動發育研究》已啟動;功能性皮鞋研究開發計劃正在有序推進;在2015年獲得6項省級新產品的基礎上,2016年還將誕生一批新產品。此外,在院士工作站團隊的主導下,紅蜻蜓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快了數字化技術應用的進程,目前楦后身統一、楦體換頭設計、楦體評價、數據庫、建模、渲染、3D虛擬設計等已全面展開,并取得明顯的效果。
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以來,隨著科研活動的推進,紅蜻蜓在技術研發上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主要在結構與功能開發上獲得了突破,先后申報成功有效專利27件,其中發明專利6項。部分專利得以轉換應用于批量生產,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另外,隨著人們環境保護觀念的逐漸增強以及環保標準的愈加健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呼聲也日益高漲。為了充分貫徹環保理念,石碧院士及專家團隊立足四川大學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發環保生態皮革,突破皮革有害物質限量超標的技術瓶頸,為皮鞋環保開辟新途徑。
紅蜻蜓積極配合開展生態環保型皮鞋的開發,不僅在皮革上突出環保,在合成革、金屬飾件、光亮劑、清潔劑等其它材料上也力求環保,防止有害物質殘留,生產真正意義上的環保產品。紅蜻蜓已就產品開發提出了技術指標,確定了研發路徑,做出了產品設計的探索,期待在生態環保上有更大的進步,使“傳統制造”向“綠色制造”轉化。
架起溝通橋梁 培養技術團隊
企業發展人才是關鍵,高素質的人才已成為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院士工作站為校企雙方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一方面對紅蜻蜓的技術團隊進行全面的培養扶植,何友節院長、徐波主任、周晉博士后先后為紅蜻蜓的技術骨干,進行了數字化技術、鞋類功能研究、制鞋材料趨勢、制鞋工業自動化等方面的專業培訓。通過與院士工作站團隊的直面交流,紅蜻蜓科研人員開闊了眼界,更多接觸了解制鞋前沿技術,提高了研發人員的科技創新意識、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收到了良好效果。四川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結合學業在紅蜻蜓“卓越工程師”實習基地實習,紅蜻蜓的技術骨干在校園進行實驗充電,有利于制鞋專業人才的培養。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對行業有著積極的的示范作用。
自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以來,院士團隊以其寬廣的視野,雄厚的技術實力,對科技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深深地影響了紅蜻蜓科技工作者。相信通過校企雙方對制鞋行業產業鏈的清潔生產技術、鞋舒適性、制鞋的工藝自動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將會培養出更多的科技人才。科研成果的轉化及有效運用,將會進一步推動紅蜻蜓科技進步,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升紅蜻蜓持續發展能力。(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