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等國產體育品牌終于看到復蘇的曙光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經歷近4年的衰退期后,國產體育用品品牌終于開始了復蘇回暖,行業龍頭率先完成調整,業績表現更為突出。國產運動品牌中,表現最搶眼。
在香港上市的安踏體育日前公布2015年全年業績,顯示集團去年全年實現營收111.26億元,比2014年增長24.7%,毛利率亦再創新高達到 46.62%,不僅穩居國內運動第一品牌,更成為首個躋身“百億俱樂部”的本土體育品牌。
安踏成本土首個百億體育品牌
2008年前后,北京奧運會吹響了中國體育品牌瘋狂擴張的號角,安踏、國際、361度、匹克等多家國內體育用品公司在之后幾年內先后成功上 市,與、阿迪達斯等國際巨頭同場競技。然而,2011年后,急速擴張的國產體育品牌遭遇了成本快速上漲、庫存規模擴大等問題,企業被迫通過采取大幅降 價的方式降低庫存,上市公司業績疲弱,行業“閉眼也能掙錢”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
經歷了業績衰退、庫存高企和大規模關店的危機后,新一輪洗牌讓行業格局分化,安踏成了率先復蘇的民族品牌。經過幾年的調整轉型,安踏體育早在 2014年就完成了89.23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超過了其在2011年實現的89.04億元的營收巔峰,同比增長超過22%。
去年全年,安踏成為首個突破 百億元銷售規模的國產體育品牌,毛利達到51.85億元,同比增長28.8%。此外,安踏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安踏同店銷售連續12個季度錄得增長,訂貨 會訂單金額連續11個季度增長,銷售運動鞋數量達4000萬雙,中國市場運動鞋銷量超過耐克。
對于錄得創紀錄的業績,安踏在年報中表示,得益于“市場對其差異化、性價比高的安踏產品的增加,加上其他業務如兒童、FILA及電子商貿等業務 的顯著增長”。據了解,安踏用了3年時間對店鋪結構進行全面升級,截至去年年底,安踏店、安踏兒童體育用品系列店和FILA專賣店數目分別達到7031 家、1458家和591家,在電商營收層面,安踏也實現了高速增長。
龍頭企業釋放回暖信號
2011年至2014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經歷了滯漲和洗牌期,來自國家體育總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體育用品行業增加值達到2087 億元,同比增長7.8%,與2012年基本持平,直到2014年行業同比增長15.89%,是自2011年后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有分析認為,體育用品企 業長期以來普遍采取的粗放經銷模式導致了其門店運營能力弱、終端決策效率低等問題,是引發 “高庫存”和“關店潮”的一個關鍵原因。
經歷行業發展調整的重要階段后,國產體育品牌相繼走出低谷,但行業座次已經大不相同。在安踏之前,曾經最接近百億目標的是公司,2010 年,李寧公司年營收約94.8億元,借著奧運的東風成為國內體育用品龍頭企業。不過,在競爭激烈的體育品牌市場,李寧公司并沒有坐穩頭把交椅,在 2012、2013、2014連續三年出現了虧損,累計虧損超過31億元,并被安踏反超。
去年年初李寧本人重掌公司“帥印”,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6%至36.41億元,虧損收窄九成。公司近期發布公告預計上一年度公司盈虧將大致持平,但業內預計,恐難突破百億大關。
曾經的龍頭企業扭虧為盈,首個國內品牌踏入百億俱樂部,一眾國內體育品牌都看到復蘇的曙光。
多個體育品牌初顯復蘇態勢
在安踏、李寧釋放了回暖信號后,國際有限公司在去年上半年,營業額達到人民幣22億元,同比上升5.7%,毛利率上升至41.3%,招商證券預計2015年和2016年盈利同比增長將達到20%和11%。
其他知名品牌也表現不俗,體育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業額13.8億元,同比增長6.9%;凈利潤1.76億元,同比大增45.5%。特步在去年 上半年同樣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上漲,漲幅分別達到20.86%和12%,并預計今年的同店銷售有中高單位數增長。
而在A股上市的去年前三季度實現 營業收入14.02億元,同比增長4.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6.81%,營業收入的下滑總算有所企穩。(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