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新政實施提高奢侈品進口門檻
【中國鞋網-行業政策法規】中國實施跨境進口新稅制,奢侈品市場將迎來震動,原本隱現的暖春將變成倒春寒。4月8日開始,海外進口高端腕表稅率將從30%漲至60%,進口奢侈珠寶稅率將從10%漲至60%。有分析表示,國內品牌或許將有一個新競爭機會,外媒稱這也是中國政府的隱藏動機。
進口奢侈品貴了
4月8日即將實施的跨境電商進口新稅制,不僅被認為將令部分電商平臺模式失去政策紅利,也被海外媒體看做是限制國外奢侈品類商品以及扶持國內品牌的隱藏功能。
根據即將實施的進口商品新稅制,單次交易超過2000元限額以及個人年度交易超過2萬元限額的, 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征稅。不足限額的,需繳納增值稅和消費稅的70%,關稅暫免。這意味著,以前海淘紡織服裝、皮革箱包、鞋靴需繳納10%的關稅,以后要繳30%;萬元以上腕表以前稅率為30%,以后會高達60%;香水、護膚品及化妝品以前稅率為50%,以后提高到60%;珠寶首飾以前稅率為10%,以后要繳60%之多。
此外,單次交易低于2000元限額的時尚類商品以及輕奢商品,因為將按照增值稅(17%)以及消費稅(20%)的70%進行繳稅,因此相對以前的稅率將有所下降,如低于限額的化妝品稅率從以前的50%降低到32.9%,低于限額的腕表稅率從以前的30%降到25.9%。
因此,海關新稅實施后,進口成本提高最多的是價格超過限額的奢侈品類商品。其中以高檔腕表、珠寶首飾最甚。以5000元的珠寶為例,調整稅率后的含稅價格將高達8000元,漲幅45%;以2萬元的腕表為例,調整稅率后的含稅價格為3.2萬元,漲幅32%;3000元的箱包鞋服漲幅為18%。
價格杠桿下,高檔奢侈品的跨境進口成本抬高,奢侈品消費將受到影響。
消費回流悖論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消費者境外消費總額為1.2萬億元,中國人消費了全球近46%的奢侈品。盡管中國人對全球奢侈品銷售的貢獻如此之大,但其中留在中國市場的消費僅占約20%左右。
商務部此前曾多次表示,會采取降低進口關稅的手段,遏制奢侈品消費外流現象。去年以來,大批在中國市場陷入低迷的奢侈品牌也主動降價,拉低與原產國及歐美國家的價差,并引發了數輪搶購潮。在香奈兒率先降價后,引發了奢侈品牌集體在華降價潮。迪奧、百達翡麗、泰格豪雅等一線奢侈品牌、頂級腕表奢侈品牌均跟風加入降價行列,最高降價幅度達到40%。
分析認為,海關新政的實施,可能將會抹殺掉之前奢侈品行業里大家所做出的努力。奢侈品領域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對此表示,此前國際品牌方、國內奢侈品代理商、行業電商以及消費者眾望所歸的消費回流,將很難出現了。奢侈品領域初現的暖春跡象將打回原形,出現凜冽的倒春寒。
“更有甚者,對于奢侈品領域而言,將出現國內和國外的雙向失守。”周婷判斷,無論是奢侈品海淘,還是個人代購,都將受到打擊。至于單價尚不超出2000元限額的輕奢類品牌,短期內可能出現一些利好,但是長期把握住在中國市場的機遇則需要極為系統的運營,開店擴張、產品、設計、營銷都要同步跟進才有機會。
國內品牌機會?
國內鞋服產品已經經歷了數年的低迷,近年來鮮有品牌業績表現出實質性好轉,多數上市公司開始逐漸脫離主業,包括一些曾經發展不錯的品牌。百圓褲業以10億元收購跨境電商環球易購;鞋業于2015年投入4.8億元入股跨境電商蘭亭集勢;雅戈爾把地產和金融作為與男裝主業并駕齊驅的三駕馬車;寶姿母公司去年發布公告將出售時裝及服飾業務,近日數據顯示2015年凈利下跌200%……
優他國際時尚品牌投資公司總裁楊大筠表示,從國內外上市企業財報數據來看,國內制造業與零售業上市公司,如果不發展副業投資,90%以上都會虧損。
曾有分析認為,大舉發展跨境海淘,帶來了大批海外時尚商品,雖然一定程度把消費行為留在國內,但實際上獲益的仍是海外品牌。同時,為了應對中國新一代年輕群體的消費趨勢,國際大牌也正在加緊對相應渠道的布局,上周瑞士奢侈品集團歷峰旗下萬國表開通微信銷售功能,此前旗下卡地亞已經開通官網銷售功能;美國輕奢品牌Coach在天貓開設品牌旗艦店,開通微信移動購物功能。
楊大筠表示,對于品牌商來說,在華投資門店如果沒能收到回報,將被視為投資失敗。去年以來,路易威登集團陸續關閉旗下品牌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門店。同時,今年以來陸續有奢侈品品牌宣布將在海外旅游市場新增門店,以配合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行為。香奈兒(Chanel)時尚部總裁曾表示,旅游購物市場變得日益重要起來,(Armani)與芬迪(FENDI)甚至在機場舉辦了新品發布秀。
然而,對國內時尚產業而言,這是一個競爭更為加劇的輪回。實際上,在設計師的培育、市場環境的通道上,國內品牌已經與以往相比享有更多的便利。每年兩屆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海國際時裝周,除了展示品牌新品發布以外,也通過設計師大賽的形式向行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的設計師,一些年輕設計師也通過網絡集合店、線下集合店,有了獨立的品牌,甚至不少國內優秀設計師如劉清揚、高揚和卜柯文、張馳將自己的獨立品牌開進了法國高端百貨老佛爺的北京門店。
周婷認為,國內服裝鞋履等時尚品牌長久以來的困難并不全是來自國外品牌的競爭,而恰恰是沒能完全進入市場競爭,因此面對全球化趨勢,才會出現全線崩潰。過度的保護,只會讓原本較弱的產業變得更弱小。她建議,對于國內奢侈類消費品牌的扶持,更應該采取直接的措施,如針對該類型企業減稅、直接予以資金支持,以及類似韓國的做法以政府跨國推介品牌企業。
商業環境待破
楊大筠對記者表示,通過限制國外高端商品進口來引導國內同類品牌的崛起是“絕對不可能”的。首先,購買海外高端時尚商品的用戶群,并不是購買國內時尚商品的人群;此外,消費者對海外奢侈品已經有了比較高的認知度,對于提高的部分稅收成本是具有接受能力的。對于奢侈品品牌影響最大的,將是在華門店業績復蘇將更為緩慢。
“國內商業環境,給服裝時尚類品牌的成長空間有限,在同樣的設計與生產水平下,國內品牌與海外品牌相比幾乎全線喪失了性價比競爭力。”楊大筠稱,舉例來看,意大利奢侈品Max Mara或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的產品出廠后,加價3倍左右進入門店銷售。中國的服裝皮具類品牌商品出廠后加價5倍以上進入門店銷售,才能實現與海外品牌類似的利潤。國內品牌在中間渠道上支出了更多稅費成本、地產房租轉嫁成本,而海外奢侈品進入中國市場往往還可享受購物中心的租金減免、裝修贈送等優惠,因此消費者花費同樣的金額所買到的海外商品,其品質與性價比往往更高。(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