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溫州鹿城納稅50強鞋業占兩成
【網-國內動態】一張納稅大戶的榜單,正如一扇觀察區域產業發展與變革的窗口,也許窗口直徑不大,卻也可以起到窺斑見豹之效。不少企業過去一年的經營績效、業務營收情況,都可以從中窺出些許端倪。有些曾經入圍納稅大戶榜單的企業,今年在榜單之中已尋不到蹤跡。也有不少溫州產業界的后起之秀,成功打入這份榜單。
而這些以企業個體為單位所出現的沉浮起落,則共同映射在了納稅大戶的榜單之中,呈現出溫州產業結構與格局的細微變化,展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不同于以往的一幅產業圖譜。那么,在2015年度的納稅大戶榜單之中,呈現出一幅怎樣的溫州產業發展圖景,又蘊藉著怎樣的產業變革商機?
業仍是鹿城稅收支柱
根據公布的2015年度鹿城區和龍灣區稅收50強企業名單來看,今年上榜企業所處的行業主要可以分為五類:服裝鞋帽、電器設備、房地產開發、電子信息及環保科技。透過這兩張納稅大戶榜單,仍然可以較為清晰地呈現出傳統產業在當前溫州產業結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這兩張納稅大戶名單可以看出,雖然溫州鞋子、服裝、電器等外貿出口量在近年來出現下滑的趨勢,但是這些往年就“戲份吃重”的傳統產業依然表現出強勢的一面。特別是鞋類行業,2015年鹿城區稅收50強中有11家企業都是制鞋公司,占比達22%,成為區域的稅收支柱之一。
其中,溫州市愛美高鞋業有限公司、溫州鼎豐鞋業有限公司、浙江太極鞋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是連續兩年穩穩地坐在了納稅50強的“寶座”上。此外,像是浙江金得利電器有限公司、溫州南方游樂設備工程有限公司這類的電器產品和設備制造行業的“領頭羊”也是連年上榜。
投資公司難覓蹤跡
與此同時,記者還發現,制造業、服務業等實體經濟絕對是我市經濟的“主旋律”,一些以投資、貸款為主營的企業在納稅大戶50強的榜單上幾乎看不到任何“蹤跡”。
通過鹿城區、龍灣區2015年度和2014年度的納稅大戶名單的對比,在2014年,仍有不少投資企業上榜,例如溫州市金興名晨投資中心、鹿城華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溫州環亞創業投資中心、龍灣區富際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等。但在2015年,兩張納稅大戶名單中,沒有任何一家投資公司或者小額貸款公司。
取而代之的納稅50強則全部都是實體經濟的企業,除了表現搶眼的鞋業,還有汽車服務業、建筑安裝業、電器閥門業,貿易業等等,都是以制造生產為主營業務。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五化戰略”和“十大舉措”,打出一系列振興實體經濟“組合拳”,所引導帶來的實體經濟回歸效果已經初步顯現。
黑馬來自環保、高科技產業
盡管有部分企業近年來表現得頗為掙扎,但也有不少溫州產業界中的后起之秀成功打入這份榜單。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這些新殺出的納稅“黑馬”多為專門從事環保項目研究的企業、信息技術高新企業或者是與政府宏觀政策息息相關的企業。
例如今年新上榜的鹿城納稅50強之一的浙江雙嶼實業有限公司,就是從事環境保護污水處理、有害氣體處理的專業廠家,該公司研發的污水處理技術正在全市積極推廣使用。溫州市航天信息計算機有限公司也是2015年的“黑馬”,該公司從事的是以信息安全為核心技術的IT行業,主要是做政務、稅務等領域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服務。
而在龍灣,由于溫州“城市東移”的宏觀政策,新晉的納稅大戶多為房地產開發商,在2015年度的龍灣納稅50強當中,有15家房地產公司,占比達到30%。
專家解讀
溫州大學商學院(金融學院)院長胡振華:
新稅源顯示產業結構調整成果
納稅是企業的一個重要指標,從中可看出企業經營狀況和承擔的社會責任狀況,而納稅名單更可以稱為地方產業經濟的“晴雨表”。
我們可以從名單中看出,傳統產業不等于夕陽產業,當前經濟下行,傳統制造業在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前提下,仍然保持納稅支柱的位置。各級政府要研究落實中央供給側改革的精神,為他們降成本補短板,在新常態下減稅減費,為傳統制造業綠樹長青,可持續健康發展排憂解難。
而溫州實體經濟的回歸,從另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溫州商人的精神和信心的回歸。溫州重建的“民營企業是本、實體經濟是基、中小企業是源”的發展理念正在慢慢發揮作用,而這將溫州發展方向重新拉回到制造主業的軌道上。
此外,環保與高新企業在納稅榜中異軍突起,說明溫州有了新稅源,這是近年來溫州產業結構調整的可喜成果,也是供給側的一個出色表現,下一步要進一步做大做強。高新產業是經濟轉型的主力軍,這些企業取得高效益,不僅是稅收上帶來增加,更可以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