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御寒神器”雪地靴里藏有多少“貓膩”?
【網-滾動快訊】鞋幫便于查看的位置用的是皮毛一體,腳踝和鞋底不易查看的部位則換成了人造毛……寒冷的冬日不少人都有穿著的習慣,但一雙雪地靴里藏了多少“貓膩”你知道嗎?江蘇省質監局1月26日公布了雪地靴的抽查結果,記者特別為讀者揭開藏在雪地靴中的諸多“貓膩”。
真相揭秘
【貓膩一】
掛羊頭賣狗肉
《雪地靴行業標準》中對該鞋的定義為:鞋幫采用皮毛一體,或皮革結合羊毛,或混紡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保暖功能的高筒靴。但市場實際情況是,標示為雪地靴的商品琳瑯滿目,但真正明示執行雪地靴標準的商品還不到5%。
見招拆招:質檢人員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時千萬不要聽信商家的宣傳,而應該認準明確寫有雪地靴或執行雪地靴標準的產品。
【貓膩二】
真毛人造毛搭著賣
最好的雪地靴選用的應是皮毛一體的材質。但在此次抽查中發現,有些“聰明”的廠商,在容易查看的雪地靴靴筒位置選用的是皮毛一體,但在腳踝和鞋底等不易查看的部位,則換成人造毛。
見招拆招:消費者除了檢查靴筒位置外,千萬不要忘了翻看腳踝、腳底等不易查看的位置。如果采用皮毛一體和人造毛拼接的雪地靴,靴筒和腳踝處的毛色是會有顏色差別的。
【貓膩三】
雪地靴也要看防滑性能
在冰雪時節穿著雪地靴而滑倒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少人也因此給雪地靴扣上了不防滑的標簽,但事實上,《雪地靴行業標準》中專門增加了對防滑性能的要求。此次抽查的119個批次中,防滑性能不合格的就有22個批次。
見招拆招:一般來說,粗細適度且向外開放的鞋底花紋有利于防滑;柔韌性好的鞋底有利于防滑;橡膠充填料選擇石英砂的優于滑石粉。
選購支招
電商平臺賣的近半不合格
此次江蘇質監部門從省生產企業、市場實體店和電商平臺抽查了119個批次的雪地靴,合格86個批次,合格率為72.3%,其中電商平臺所采集的樣品有近一半不合格,抽查合格率僅為53.3%。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此次抽查中竟有6個批次的樣品防寒性能不合格,其中有兩個批次的樣品,防寒性能還不如普通的旅游鞋。據悉,幫、底過薄,是導致雪地靴防寒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燃燒聞味可判斷是否為真毛
消費者如何能買到一雙貨真價實的雪地靴?質檢人員提醒,除了要查看標識外,還可撥開幫內毛絨,如果毛皮結合處很密,毛是長在皮板上的,則為皮毛一體。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取少量幫毛絨燃燒后聞一聞,如果有毛發燃燒后的氣味,則是動物毛絨。(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