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軍人抗日時期的軍鞋真“好”
【網-滾動快訊】人們吐槽的抗戰神劇里,有個重要點就是子。很多抗戰神劇里,不管是國軍還是八路軍,穿的鞋都極具現代化,甚至出現了解放軍的戰斗靴!其實,當年的中國抗日軍人們腳上的真實裝備,可不是那么讓人羨慕的。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腳上的鞋,說白了就是“寒酸”。拋開抗日神劇不談,很多比較正統的歷史劇中,道具師都能比較嚴謹地還原出當年中國軍人的真實面貌。其中,鞋是重要的部分。不過,這和真實的歷史還是有差距的。
中國自古就有征衣自備的傳統,所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說的就是出征軍人的家屬自制軍服。到了抗戰時期,中國當時的官方后勤能力根本無法支撐大量的戰場消耗,所以發動群眾制作軍服軍鞋就成了最好選擇。這方面,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做的最好。
從影視劇和當年留下的大量歷史照片中能看到,八路軍主要裝備的是布鞋。這些布鞋大多數都是農村婦女手工制作,質量參差不齊,應付一般的日常使用還可以,一旦遇到長途行軍和戰斗,損壞情況就很嚴重了。
另外,當年的布料和線與現在工業生產的原材料也無法對比,所以很多時候會出現一雙布鞋穿不了多久就爛了。如果處于轉戰條件下,得不到新的供應,那戰士們只有凍腳的份兒了!
當年中國南方地區普遍穿草鞋。長征北上的部隊里很多是南方人,每到天氣轉暖,八路軍部隊里也會出現穿草鞋的。這不一定是為了滿足生活習慣,應該是為了解決布鞋不足的問題。
在江南的新四軍大多也保留了穿草鞋的習慣,這種就地取材的裝備緩解了部隊后勤上的問題。不過這也苦了戰士們,那時候當兵的一個重要技巧,就是走路行軍沒事就把路上的繩子、線、碎布都撿起來,用來修補和制作草鞋。麻煩是有的,但有的穿總比光著腳強!
和布鞋草鞋相比,其他鞋反倒不像是共產黨軍隊的正規裝備了!斯諾的著作中曾寫到,朱德等高級干部在陜北時還經常會穿長征路上繳獲的網球鞋,這種鞋更適合行軍打仗,只是不算正規“軍品”!白求恩在到延安時,穿了一雙高筒騎兵靴(鞋帶式),這在當時的延安也算是時髦無比的裝備了!
因為上述情況,皮質的鞋靴在當時的八路軍部隊成了搶手貨。能穿上繳獲的日軍鞋靴可是一件風光的事,這不僅是戰功的象征,更能解決腳的實際需求!
共產黨軍隊的腳上裝備很寒酸,國軍其實也沒好到哪里去。當年國軍部隊裝備的布鞋可能會比八路軍的好一些,制作正規化一些,但布鞋就是布鞋,沒法跟皮鞋膠鞋相比。
現在能看到的影像資料里,連幾十萬裝備最精良的遠征軍也大多是穿草鞋的,穿著這種鞋在南方的熱帶雨林作戰,顯然會增加腳上受傷的幾率。相對來講,接收美英裝備的孫立人部隊要好一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穿上膠鞋和皮鞋!
另有一種說法:遠征軍部隊只有快上戰場的時候,才能穿上美國配發的膠鞋和皮鞋,這樣能保證長時間行軍打仗腳上裝備不出問題,死也能死得體面一些。說起來真讓人心酸!所以,像《我的團長我的團》里大量裝備膠鞋和皮鞋的情況,應該是過于理想化了!
提到這里,還需要說一下二戰時期其他國家的裝備。大家都知道,西方國家軍隊普遍裝備的都是皮鞋和膠鞋,而德軍和蘇軍更是把皮靴文化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如今看到的歷史照片中,筆挺帥氣的軍服和锃亮的馬靴是德軍和蘇軍的典型標志。
另外,英美軍的步兵當時普遍裝備的都是棕色短靴(美軍的高筒騎兵靴、傘兵靴當時主要供應特殊兵種),再配上帆布綁腿。
即便都是皮靴,各國的軍靴還是有區別的。說明白一點,就是各國和美國的區別。當年美軍在作戰靴中開始廣泛使用橡膠底和鞋跟,而橡膠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其他國家如德、蘇兩國軍隊,皮靴仍普遍采用傳統的牛皮底腳掌加鐵釘,后跟有時還要加鐵底。
日軍當年的軍靴也普遍使用皮底,士兵短靴像德軍一樣加鐵釘。用現在的眼光看,日軍的皮鞋更像是某潮牌的便鞋而非軍靴。另外軍官馬靴可以加馬刺,看起來逼格滿滿!
對比起來,不難看出中國軍隊當年是在何等艱苦的條件下和日軍作戰的。人說“腳上沒鞋窮半截”,中國軍人當年只能算剛剛有鞋,和其他國家相比真是差了不少!所以現在很多神劇里所演的都是誤人子弟!
最后說一下。日軍在戰爭后期研發了膠鞋,但因為原料匱乏且出現時間太晚,日本人來不及穿就戰敗投降了。結果這種鞋被中國人繼承,并參照美軍膠鞋進行改進,一下子穿出了名,這就是咱們的“解放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上海工商局對124批次鞋服等用品進行抽檢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