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企大小鞋服品牌銷量增幅明顯(圖)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1分12秒,突破10億元!12分28秒,突破100億元!1小時13分59秒,突破300億元!7小時45分已達417億元,11小時49分交易額超過571億元,打破去年全天記錄……天貓“雙十一”再一次向全球展示了什么叫做中國速度。
在天貓數據持續刷新的同時,泉州品牌也捷報頻頻。8小時,集團電商雙十一銷售額突破1億元,17小時,銷售額突破1.4億元;7分鐘九牧旗艦店單店突破1000萬元,11小時30分,單店突破1億元……昨日,記者的朋友圈也不斷被新的數據刷屏。
拼服務 價格并非唯一王牌
全民運動的熱潮下,運動市場的回暖在“雙十一”有了明顯的體現。11日上午8時許,安踏公布的數據就顯示,集團電商突破1億元,其中,安踏旗艦店突破3862萬元,FILA旗艦店突破2276萬元,安踏兒童旗艦店達到915萬元,分銷商店鋪達到1950萬元……2014年,安踏旗艦店銷量突破2000萬元的時間是11日上午9時20分。而電商也在11日上午9時就超越了去年全天的銷售額。
銷量激增的背后,除了“不只是5折”的價格誘惑,品牌在售后、物流等服務上的不斷提升,成為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的重要因素。
安踏品牌電商總監彭翱表示,今年安踏與快遞公司簽訂了“對賭”的合作模式,只要快遞公司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商品送到客戶手上,就會給予額外獎勵;反之,就會向快遞公司收取罰金,同時把“罰金”回饋給消費者。預計,安踏集團今年“雙十一”會產生至少80萬個訂單,將爭取在1天內全部發送出去。在服務方面,安踏今年投入了近千人參與會戰,在客服上實現“一對一”的客戶服務,以滿足和解答消費者的需求和疑問。
特步今年也在物流上進一步提速。特步電商總經理肖利華表示:“今年"雙十一",為了讓消費者感受飛一般的速度,飛一般的體驗,順豐已根據特步提供的商品預售信息,將特步預存在順豐倉庫或是線下門店的商品,提前調撥至消費者所在小區的豐巢柜,豐巢柜成了臨時的微型倉庫。”
賣新品 庫存不再是主流
提升服務能力的同時,今年越來越多的新品開始出現在品牌促銷的頁面上。據介紹,今年“雙十一”安踏售賣的產品50%以上是新品和期貨,還有一部分電商專款,庫存配比非常少。“我們希望讓消費者買到真正高性價比的商品,讓利給消費者,讓大家及時體驗安踏的新品裝備。”彭翱表示。
去年以2億元的全網銷量問鼎建材衛浴行業“雙十一”銷量冠軍的九牧潔具,今年繼續維持了預售優惠策略,通過預售,在“雙十一”零點到來前九牧增壓恒溫花灑的銷量已突破50000件。與此同時,今年“雙十一”九牧推出了不少新品,包括38°C智控恒溫花灑、獲得全國A+認證的智能馬桶蓋,以及百變豪華浴室柜組合等。
昨日11時30分,九牧旗艦店在建材行業銷售額率先破億元,其中,花灑、浴室柜、馬桶、水槽的銷售額都位居行業第一。昨日下午14時,在九牧官方旗艦店,記者看到促銷價999元的新品——智控恒溫花灑,在凌晨0點—0點30分,平均2秒就有一個顧客下單。
一些創新型產品通過“雙十一”得到了有效推廣。“今年"雙十一",我們推出了,用戶可以隨時了解到鞋內的濕度、溫度,以及每天的運動量等,通過科技因素的植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零度男鞋董事長涂春榮表示,此次“雙十一”備貨,零度強調產品為王,強化產品品質,同時也將“雙十一”作為新品推廣的機會。
020 線上線下一起玩
在全網全渠道線上線下融合的必然趨勢下,020一直是傳統品牌努力的方向。今年,安踏集團在線上線下同步啟動“雙十一”活動,消費者不僅可以在線上享受到購物體驗和便利,在安踏終端店鋪同樣也能得到折扣和優惠。“目前,我們已經在全國上千家店鋪啟動了"雙十一"的活動,活動持續半個月,就現在終端銷售反饋來看,數據非常喜人。重要的是,這也活躍了“雙十一”當天的氛圍,為安踏線上平臺引流。”安踏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樣,特步電商今年首次實現線上線下貨品共享,尤其是新品共享,全部商品同款同價,線上線下協同作戰。商品涵蓋4大業務單元:包括大特、兒童、戶外、服飾等,所有商品線上線下全網全渠道融合,多點多倉門店就近發貨。此外,特步線下十余個省市的店鋪同步參與“雙十一”的萬店同慶,承諾以最優質商品、最優質服務與最便利的付費、最快捷的物流相結合,給消費者帶來全新購物體驗。
不過,在安踏、特步等運動品牌數據不斷刷新的同時,一些中小鞋服企業在今年“雙十一”中的銷量增長并不明顯,男鞋今年的銷量預計比去年增長20%,而2014年的增長率是50%。對于這個增長率,總經理黃永潤表示在自己預期范圍內,“今年整體市場環境不太樂觀,鞋服能實現增長已經算不錯了。今年天貓整體數據增長很快,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的加入。”格男仕男裝總經理吳志超也表示,今年銷量基本與去年持平,“天貓流量越來越分化,上了天貓主會場的品牌,銷量增長會比較明顯。”
從“價格戰” 轉向“價值戰”
近幾年,每年的“雙十一”都造出一個類似神話的數字,不斷沖擊人們的神經。不過,在“雙十一”的洗禮下,消費者和商家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理性。
消費者從一開始見到什么便宜就買,到學會在“雙十一”之前先比價、收藏,并領取紅包,等價格確實降下來之后再購買。商家從一開始的虧本沖銷量,到學會分析數據,制定合理的銷售計劃及銷售價格,從服務入手留住老客戶。消費者和商家的不斷成熟,才是“雙十一”能夠延續的基礎,因為真正的購物狂歡節,一定是要讓消費者得實惠,也讓商家有錢賺。
在今年的“雙十一”大促中,我們發現,在商品促銷上,低價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元素,更多的品牌開始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品質、服務、售后體驗成為品牌商提得更多的字眼。而對商業本質的回歸,也許正是“網購狂歡節”成熟的標志。(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