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行業洗牌加劇 各品牌多種方式突圍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戶外用品業曾經是一個極富潛力的行業,但如今也普遍陷入困境,許多品牌開始銷聲匿跡。作為中小企業,泉州的戶外用品企業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在零售業受到電商巨大沖擊、國際品牌價格下探的多重困境中,一些品牌開始反思過去的商業模式,嘗試縮短產品線等方式來實現突圍。
案例:戶外的單品突圍
近日,獅牌戶外舉行了2016春夏訂貨會,經銷商們的熱情讓獅牌戶外董事長許榮盛有點意外。“本來我們自己心里已經做好了準備,預計今年的訂貨量有可能會下降,沒想到比去年同期還有上漲。”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考慮,一方面是大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是因為許榮盛在今年對訂貨模式進行了改革,“以往傳統的訂貨模式都是先發貨,錢后期結算,而今年一旦訂完貨經銷商就必須付30%的貨款,而余下的款采取一年兩結或月結的方式,只有錢到位了我們才發貨”。
也正是因為改變了經銷商們多年的習慣,許榮盛預計會受到一些阻力,甚至是流失一部分經銷商。而結果不僅令許榮盛意外,也是欣喜萬分。新的訂貨模式也增加了經銷商的資金壓力,而訂貨量不減反增,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經銷商對獅牌戶外產品的認可和信心。許榮盛分析,這緣于公司從去年開始推出了單品突圍的策略,“戶外用品品類繁多,產品也大同小異,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能體現出我們品牌差異化的策略,后來就找到了‘彈力褲專家’的定位”。
通過在面料、工藝、顏色和設計上的微創新,獅牌戶外的彈力褲順利在市場上受到了歡迎,在這次的訂貨會上也成為了最受經銷商們青睞的產品。“這種策略我們也會延續到鞋子上,以往一推就是幾百款,現在我們訂貨會只有四五十款鞋,然后再主推其中的兩三款。”許榮盛認為,單品戰略不僅有聚焦點,而且能更有效率地集中企業的資源,更能適應現在的市場環境。
背景:戶外行業洗牌加劇
其實不只是獅牌戶外,同樣在前不久舉辦訂貨會的天倫天,也把自家的產品線濃縮成“溯溪套裝”、“野跑套裝”、“徒步套裝”三大系列,更加明確產品的使用場景,提升消費者的聚焦度。肯拓普、圣佛萊、CAMKIDS等泉州戶外品牌也在回歸產品,極力尋找屬于自己的品牌ID。
出現這樣的現象,與近年來國內戶外用品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有關。在消費端疲軟的情況下,二三線國產品牌的生存已經越來越困難,市場開始被少數的一兩個品牌所占據。這從探路者發布的2015半年報可見一斑。作為國內戶外用品龍頭,今年上半年探路者實現營業收入6.76億元,同比增長8.61%;實現營業利潤1.64億元,同比增長24.32%;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增長1.17%。
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探路者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品牌優勢,并且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今年,探路者初步完成了戶外用品、旅行服務和大體育產業三大事業群協同發展的集團組織結構設立。
在戶外用品事業群方面,以探路者、DiscoveryExpedition、ACANU三大品牌為基礎的多品牌業務在報告期內有序開展,其中DiscoveryExpedition報告期內實現銷售收入347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2%;ACANU實現銷售收入65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4%。在旅行服務事業群方面,探路者完成對旅行O2O綜合服務商易游天下國際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的戰略投資,推動公司旅行服務板塊業務的開展。
龍頭品牌率先完整轉型并實現增長,也進一步擠占了二三線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如果沒有尋找出特色發展空間,在未來將完全被淘汰,以泉州的戶外用品產業為例,高峰期有近百家的產業鏈相關企業,如今大部分已經銷聲匿跡。(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