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中國的除了李嘉誠,還有臺灣制鞋業
【中國鞋網-國內動態】近期,李嘉誠跑路事件成為社會的一大熱點。對于李嘉誠跑路,社會上反響巨大。不過,除了李嘉誠外,許多世界著名企業、甚至連我國的臺灣大佬都開始逃離中國。只是,他們在國內的知名度不如李嘉誠那么轟動而已。
在大家都把目光盯緊李嘉誠的時候,其他一些大佬也開始轉移資產。一向低調的李嘉誠,這次反而成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犧牲品。
2015年8月8日,富士康與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正式簽訂了協議。富士康將在未來五年投資50億美元(約310億元人民幣)在該邦建設電子設備制造廠。在兩個月前的7月15日,富士康方面還表示,公司將大規模擴大在印度的發展,計劃在2020年前在印度新建12座工廠,并最多雇傭100萬當地工人。此前,郭臺銘就因為“血汗工廠”事件,在國內到處遷移并決定用機器人代替工人進行生產以改變自己的不良口碑。不過,事與愿違,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最終,郭臺銘還是決定進行資本大轉移。
2015年8月26日,日本松下公司突然宣布8月底關閉位于北京的鋰離子電池工廠。松下發言人刑部智恵子通過電話表示,公司將與北京工廠的1300名工人結束合同。這是松下繼2012年底關閉上海等離子電視工廠和2015年1月底關閉山東松下電子信息有限公司之后,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關閉的第三家工廠。
服裝行業,優衣庫、無印良品、青山商事、利豐、東京STYLE、Honeys等正在大幅削減投向中國的訂單。除了小批量暫時留給中國外,大批量的訂單都發給東南亞、印度等地的代工商。
制鞋行業,全球最大運動鞋制造商臺灣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工業、東莞厚街規模最大的制鞋企業綠洲鞋業、中國女鞋最大制造商之一的華堅集團、在運動鞋制造行業地位僅次于寶成集團的賜昌鞋業等用工達數萬甚至十多萬的鞋企已經把大部分生產線搬到東南亞等地。廣州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創信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振昌稱:“臺灣制鞋業基本已轉移走,臺商紛紛將鞋廠遷移到東南亞。一旦產業轉移,要回遷難度極大!
電子電器行業,中國電子電器制造的“男二號”韓國三星在越南投資百億美元的生產基地相繼投產,三星電子將80%的中國產能轉移到越南的計劃正加快實施。2015年,三星在中國的子公司或代工廠紛紛停產或裁員。
金仁寶集團也正在把蘇州、東莞的產能有計劃地撤離中國。2015年3月,集團旗下的孫公司泰金寶電子在春節前全面停產,在同一廠區的泰金寶光電(內部稱之CE)也將結業,并將相關的設備材料轉出到泰國、巴西、波蘭等國。
今年年初,微軟宣布關閉位于北京及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關閉中國工廠后,部分設備被轉移到越南河內工廠。
日本鐘表企業西鐵城在今年春節前宣布清算解散在廣州的生產基地。
夏普計劃在栃木縣矢板市工廠和大阪府八尾市工廠分別生產更多機型的液晶電視和冰箱,推進回遷。
日本大金工業公司計劃進一步把投放日本國內市場的家用空調生產從中國遷回位于滋賀縣的工廠。
知名電子工業品牌TDK預計也將把部分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秋田縣等地的工廠。
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計劃從低價服裝品牌G.U.開始,向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工廠增加代工訂單。迅銷集團的產品原本約有85%在中國制造,但隨著中國人工成本的繼續上漲,目前決定將中國以外20%~30%的生產比率提高到50%。
無印良品計劃3年后把在中國的合作工廠從229家減少到86家,自中國的采購比率從60%降低一半。
復星集團郭廣昌投資歐洲,把資產重心從房地產、醫療慢慢轉向金融。
除以上筆者根據個人渠道獲得的信息外,還有許多未被挖掘發現的資本轉移正悄悄在中國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對于中國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非但不利于目前的改革轉型,更糟糕的是會對中國造成致命打擊。筆者此前在中金網發布的“
資本外流難控 資金逃離中國
”一文中就詳細闡述了將導致的嚴重后果。而現在,這種情況正悄然上演。
對于李嘉誠的行為,筆者認為社會反映有些偏激,從筆者發布的“
李嘉誠資本逃離中國給出何種啟示?
”一文的評論來看,我國目前仇富心態嚴重。對于李嘉誠的批判已經無法用“過分”來形容。首先,李嘉誠七十年代就已經加入加拿大國籍,罵李嘉誠漢奸實在不符合實際。其次,李嘉誠是商人,商人投資靠的是理性,但凡成功的商人都是用理性思考問題而不是感情。最后,李嘉誠先生的能力是世界公認的,他一生坎坷無數,能夠一直走到現在難道靠的都是見光死的關系?李嘉誠的確因為中國政府的庇佑得到了不少好處,但是,縱觀他一生的成就,這些“不干凈”的利益實在不值一提。
筆者本人是很佩服李嘉誠先生的高瞻遠署和居安思危。與其整天只知道譴責他人的選擇,不如好好向別人學習。只有強者才有權利選擇,弱者只能成為選項。中國缺少的是有文化、有素質的公民。(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