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企:工人數量下降 鞋企數量卻增加了
【中國鞋網-國內動態】在東莞,曾有這樣一批大型鞋企:歷經20余年的代工生涯,為諸多國際品牌加工生產。他們的命運,也與珠三角很多行業類似,遭受外單復蘇乏力、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內外夾攻,往日輝煌不再。
在東莞,曾有這樣一批大型鞋企:歷經20余年的代工生涯,為諸多國際品牌加工生產。他們的命運,也與珠三角很多行業類似,遭受外單復蘇乏力、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內外夾攻,往日輝煌不再。
不過,東莞鞋企的故事,到這里開始峰回路轉。
最近,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在考察東莞鞋業現狀時,吃驚地發現,東莞鞋業工人數量呈下降趨勢,但是鞋企的數量反而增加了。
原來,當大型代工鞋廠紛紛壓縮規模、轉移或者倒閉時,有些廠房并沒有空置,而是變成了十幾家甚至幾十家小微鞋廠,儼然一個小型工業區。
這些小微鞋廠一種是擁有自主品牌,在做終端零售;另一種則是在全球接中高端的訂單。而支撐這些小微企業轉型,還有另外兩個關鍵詞:電商與個性化。
按照東莞商務局披露的信息,東莞內貿網商密度全國第三,外貿網商密度全國第七,網絡發貨量全國第二,是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最佳城市之一。電子商務開始重塑東莞鞋企的市場環境,傳統鞋企對接電商時出現的種種水土不服,小微鞋企都可以靈活處理,這正是小微鞋企開始井噴式出現的原因。
不斷涌現的小微鞋企,自然良莠不齊。但其中專攻個性化、定制化,并努力做優品質的企業,慢慢脫穎而出。多年的代工熏陶,東莞已經成長出一批職業經理人隊伍,他們打磨的小型生產線更趨于精品線,按照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的樂觀預期,這些企業中的佼佼者,未來有望發展成類似歐洲的高級定制鞋企。
鞋業大廠的凋敝,小微鞋企的崛起;大型生產線的關閉,樣品室式手工臺的出現;一批一批地出貨,一件一件地定制……東莞鞋業的產業生態,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東莞鞋業能夠峰回路轉,是因為其積極適應著小批量、個性化的市場新需求,是因為其努力插上電子商務的翅膀。
東莞鞋企的轉型故事,明白彰顯著這樣一個事實:
“電商正在解構傳統行業,并有可能對其中企業進行新的角色定義與任務分配。”(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