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企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
【中國鞋網-國內動態】莆田市素有“鞋都”之稱,鞋業外銷占全市出口的半壁江山,占全國整個鞋類出口的30%。
日前,在福州舉辦的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上,莆田市雙馳鞋業研發的E/A系列智能鞋吸引了眾多觀眾體驗。這種智能鞋在外觀上與普通鞋子無異,目前已研發出包括兒童、老人和成年人在內的6個不同年齡段不同功能的系列智能鞋,可使用于日常休閑、健身、運動、醫療和娛樂等。據了解,該系列智能鞋通過GPRS系統將鞋子與手機、電腦進行連接,當老人或兒童走出了預先設定的安全區時會自動報警,也可準確定位老人、兒童的當前行蹤。
“網絡化、智能化、工業4.0是未來的大趨勢。鞋子的制作,不能簡單滿足行走、健身的需要,還必須融合未來發展潮流。”雙馳實業董事長、莆田鞋業會長陳文彪介紹,所有雙馳智能鞋都安裝有他們與IT公司合作研發的智能芯片,“智跑鞋”針對的是樂跑一族,“一款鞋就等于一個智能私人教練,可隨時獲取運動相關數據,適配蘋果iwatch等多種智能終端。”
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起,莆田就成了耐克、阿迪達斯、PUMA、Timberland等世界知名運動品牌的主要代工工廠。隨后,莆田涌現出一大批制鞋企業,并積累了大量世界頂級水平的造鞋工藝與經驗。
由于擁有多年的國外大牌代加工經驗,莆田鞋企生產線完善,技術過硬,同時也是國內品質鞋的代表。
作為莆田市鞋企的龍頭企業,雙馳鞋業原本以出口足球鞋為主要經營項目,近年來,該公司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用于鞋類智能穿戴研發,將原本運用于手機、汽車等的“定位”技術開發運用到鞋子上,實現“智能+穿戴”的跨界融合與創新,成功研發出可穿戴可定位的系列智能鞋。
據雙馳智能(雙馳實業旗下子公司)首席運營官古瑋明介紹,近年來國內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制鞋行業已開始出現疲軟的跡象,許多知名鞋企已出現訂單不飽和,中小型企業更是頻傳倒閉,傳統的制造生產模式已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從市場增長的預期來看,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速度遠超過智能手機的普及速度,已成為新的增長最快的領域,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希望通過在智能穿戴領域的研究,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智能鞋產品,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以此為基礎形成有效的智能穿戴方案和智能穿戴平臺,開放給同行以及相關行業,從而有效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帶動莆田乃至全省的制造業經濟轉型”。古瑋明說,雙馳“智能鞋”首次在“體博會”上亮相就吸引了100多家意向客戶和許多同行的關注。我們項目始于2013年,歷經一年多的運作磨合,已完成智能穿戴業務與傳統制造業的無縫對接,更與阿里巴巴、網龍、暢游荷光、新游互聯等知名互聯網公司締結深度合作關系。其中,第一代智跑運動鞋將于8月底上市。(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優秀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