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破冰:“世界工廠”到“世界商店”
【中國鞋網-電商頻道】一方面是進口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則是跨境電商如火如荼。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跨境電商這片“新藍海”關注度頗高,發展火熱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任何業態的發展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跨境支付、海關監管、信用體系等方面依然是行業前進的阻力。
全球布局
甄女士是一位“海淘迷”,為寶寶選購產品已經成為她日常的習慣。“現在海淘真的非常方便,從日本購買產品,數量不多的話,幾天就到,和國內并沒有太多的區別,價格還非常便宜。”甄女士說。
事實上,像甄女士這樣的海購達人并不在少數,眾多粉絲的支持也讓產業的發展有了扎實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進口增速放緩,但跨境電商卻異軍突起,正逐漸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約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3%。
行業的迅猛發展,讓電商巨頭競相開啟布局全球的戰略。
6月24日,繼5月宣布啟動首個國家館—韓國館之后,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聚劃算平臺和天貓國際聯合開啟“地球村”模式。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土耳其11國國家館在天貓國際亮相。
同日,阿里巴巴聚劃算平臺宣布,全面啟動與20國國家大使館的合作進程,更多海外特色商品有望在聚劃算實現首發。
而就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京東也宣布正式上線全球購業務,平臺首批上線商品超過15萬種,品牌數量超過1200個,涵蓋來自美、法、英、日、韓、德、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的母嬰用品、服裝鞋靴、禮品箱包等眾多品類。
電商行業早已存在多年,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其產業布局已經相當成熟,天貓、京東等“領頭羊”需要為商戰開辟更具實力的疆土,而他們不約而同地盯上了跨境電商。
有業內人士認為,全球大集市是大勢所趨,這個大勢的驅動力,就是跨境電商。
看到了機遇,政府層面的支持也是相當“給力”。
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杭州,已有三大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三足鼎立”的態勢也幫助杭州基本完成了跨境電商的全球布局。
目前,杭州擁有47萬家網絡經營主體,交易額居全國城市首位。去年開園的下沙園區,已有包括銀泰網、考拉網等垂直電商10家,天貓國際、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18家,網倉科技、郵政速遞等電商服務企業20家,以及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94家海外電商在園區備案并啟動業務。
開園10個月,跨境電子商務進口交易總量已達到130萬單,交易金額2.9億元,園區累計海關備案品類數已突破3000個。以上項目中,已完成注冊企業35家,其中外資項目2個,內資33家,累計注冊資本超過2億元。
商業巨頭與政府的發力為行業指明了方向,而中小企業的崛起才能夠真正夯實基礎。
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到6.5萬億,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比例將會提高到20%,年增長率將超過30%。
在跨境電商布局全球之時,訂單的“碎片化”讓中小企業甚至是小微企業都從市場上取得了可觀的份額,從目前來看,跨境電商的“瘦身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據商務部估算,目前,每年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注冊的新經營主體中,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已經占到90%以上。
同時,布局全球市場還體現在國外市場鏈入中國跨境電商體系。
6月9日,馬云公布了阿里巴巴在美國的戰略,幫助美國中小企業鏈接進入全球電商生態,以及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馬云表示,阿里巴巴的美國戰略非常簡單和清晰,就是要幫助盡可能多的美國創業者不斷增加在中國的銷售,這會讓中國消費者獲得他們想購買的美國產品,同時,也在美國創造就業,增加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阿里巴巴創于中國,為世界而生。現在正是我們進一步努力的大好時機,把西方的中小企業和東方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連接起來。”馬云說。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國家的表態給中小微企業走向國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這些企業的出現也拓展了原有的國際貿易空間。更長遠地說,甚至會改變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消費結構和習慣,從而實現與國際接軌。
商業大佬及國家的布局已經為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配齊了基礎元素,但眾多小微跨境電商企業良莠不齊的質量,則為行業埋下隱患,如何搭建企業誠信體系并有效管理則是當前中國跨境電商立足國際市場的勝負手。
政策落地
現如今,中國跨境電商的崛起已經幫助中國從“世界工廠”逐步邁向“世界商店”。但這并不是最終目標。(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