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的渠道,加上“小米”能更好用?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電商受困的李寧公司,宣布與小米生態鏈企業、小米手環締造者華米科技達成戰略協議,共同研發新一代智能跑鞋,共同探索大數據健康領域。李寧希望借此來解決目前遇到的轉型危機,探索智能鞋的市場空間,而小米無疑是在補強自身的生態圈。
截止到2014年年底,品牌共有4424家加盟店,比2013年降低了11.3%。但同時在直營店網絡進行了擴張,新開了276家門店,達到1202家,同比增長了29.8%。
李寧公司在積極把控銷售渠道的同時,虧損狀況卻未有所好轉,自2012年、2013年分別虧損19.79億元和3.91億元后,這已是其連續第三年虧損。
小米公司在推出智能穿戴設備小米手環后,經歷了一段爆發期,銷售量在突破100萬之后,用戶相對已經飽和,進入了緩慢增長的階段。在李寧宣布雙方合作的前兩個星期,小米公司旗下生態鏈企業小蟻科技推出了“小米版GoPro”——小蟻運動相機,基礎版售價399元,增加自拍桿套裝的旅行版售價499元。
由此,兩家這一時期的合作,非常讓人回味。
1.從小米以往的產品來看,以價格為核心競爭力的小米最擅長的是產品營銷,尤其是在互聯網方面,但是其在硬件研發方面并無突出的優勢。在很早之前,耐克就有過相關智能運動鞋的研發和嘗試了,而這次與李寧研發的項目,非常像拿李寧進行一場技術大練兵。
2.經過爆發式的發展之后,小米手環迫切需要開拓新的用戶,而李寧的用戶與小米的用戶有一定的重合。
3.小米手環、小米相機、智能跑鞋,三者都是與運動相關的設備,串聯起來對于小米深入智能硬件領域,打造一個完善的運動生態圈,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對于耗費兩年時間改革,但業績依舊走不出泥潭的運動品牌李寧而言,的確急需轉型自救的良方。一直以來,李寧作為一款運動品牌,主要消費群體在25歲以上,近兩年年輕化的戰略雖效果不明顯,但李寧依舊希望能夠打開年輕人的市場。畢竟,運動的主力還是年輕人。
與小米合作,一方面希望借助小米的品牌形象,提升自身在年輕人當中的曝光率與口碑。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智能穿戴設備的風口,從傳統體育鞋服品牌正式進入相對剛剛起步的智能運動細分領域。
被質疑的“剛需”產品
仔細分析李寧與小米主要合作方式:
1.將李寧運動實驗室積累的中國跑者數據和測試數據轉化為一系列算法,由小米手環研發團隊實現在鞋底智能芯片中;
2.智能芯片通過采集跑者運動數據和對跑姿和步態進行分析,為跑者提供專業的指導。
3.產品還將與小米運動移動端APP相連,對跑者的運動過程和結果進行運動記錄、步態分析、專業指導和里程換購。
簡單點說,就是小米研發出智能芯片,將其放入鞋底,搭配智能手環使用。
但是,所謂“在鞋底加入芯片”早在2006年就已經被使用過。Apple曾與Nike推出了Nike+系列產品,包括Nike+iPod——用戶將傳感器連接至iPodNano、iPodTouch或iPhone,跟蹤用戶的運動數據。智能跑鞋也并不是獨創,Nike就研發過類似的技術,也包括有記錄、分析和換購等功能。事實上,這款產品并沒有大賣,很多用戶也表示購買后用了幾次就沒有再使用。
相較于喜愛跑步的用戶,大多數情況下,買跑鞋最看重的還是產品的品牌和質量,價格問題反而并沒有那么重要,甚至低價的產品對于愛好跑鞋者沒有吸引力,大家更愿意多花幾百塊錢買個高質量的。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定價540多元的李寧跑鞋雖然擁有智能功能,但并不實用,尤其這個價位同類產品中,完全可以買到Nike一類的跑鞋,因此對于普通用戶吸引力也不大。
跑鞋本身如何從外觀、舒適性、耐用性、機能性等方面趕上國際品牌,達到用戶認同,對于李寧來說,是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
此外,智能跑鞋的產品實際功能也有待考驗。以目前的智能手環來說,市場上并沒有一款能說服我,讓我相信這是比教練更能了解我該如何運動的產品。不僅如此,多數智能手環所產生的分析數據結果也并不令人信服。如果小米芯片記錄的結果無法帶來真正的指導作用,最終僅淪為監測跑步時間、路線與社交的工具,買智能跑鞋的意義就不大了。
退一步說,就算兩家公司解決了這些問題,那么可穿戴設備的電池、傳輸、功耗等技術上還存在瓶頸,也是整個行業的老大難問題,無法很好解決,依舊會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
想象空間有限的渠道
小米與李寧推出智能跑鞋的嘗試,從合作以及產品出發點來說,是好事,但也從側面看出,在國內,不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零售業,在創新方面上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迷失。
日新月異的數碼和運動裝備產業中,兩家決定發布的新品,創新性有限,競爭門檻不高,智能跑鞋并不是一條不可復制的特殊道路,其他品牌完全可以快速實施,也就是說,如果華為、聯想等具有研發實力的廠商與安踏、特步等具有生產能力的企業進行聯合,一樣可能復制個新市場。
2014年,李寧電商總收入上升48%,但電商業務占總收入比例僅僅約為5%,過去線上線下互搏難題曾是李寧電商營銷缺失的難言之隱。傳統渠道在迅速衰落的過程中,如何快速進入互聯網,成功打開電商方面的銷量,是李寧的重中之重。
僅僅與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對李寧公司幫助有限。更多情況下,消費者是否會青睞李寧品牌的智能跑鞋,取決于李寧在渠道和品牌上的重塑,而回歸零售行業的本質才最為關鍵。目前,電商方面的不給力,嚴重制約了李寧公司的銷量。
對于小米,四線市場以下的年輕人群體中,李寧的確是有相當市場的,小米希望此次的合作可以通過李寧收獲這個用戶群。也許目標沒有錯誤,但是方式卻顯得有點錯位。因為他們可能忘了一點,對于這個用戶群來說,體育與健康可能還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
小米這次與李寧的合作,想象空間極為有限。兩家公司可能都希望自己是灰姑娘,借助對方進行華麗變身。但是,如果對方都不是自己的王子呢?(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