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女鞋之都”成都遭遇尷尬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最近,央視一則有關成都的城市推薦廣告:創業之城,夢想之都——成都歡迎您,讓人印象深刻。成都,作為全國知名的女鞋之都,從事制鞋生產的企業超過1100家,涉及相關產業的企業達3000余家,年產女鞋2億多雙,產值上百億元,占四川鞋業總量的70%以上,“中國女鞋之都”的稱號可謂是名副其實。
然而,作為中國制鞋業的4大中心(浙江溫州、福建泉州、廣東廣州、四川成都,被稱為“三州一都”)之一的成都,相比其他“三州”,存有一定差距,規模化不多,知名自主品牌較少,多以貼牌代工為主,仍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在地區鞋產業綜合性競爭中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一百雙女鞋中,就有一雙產自成都,但在全國市場上沒幾個能叫得出來的成都女鞋品牌!產品的巨人,品牌的矮子。“女鞋之都”成都為何落到如此尷尬境地呢?中國鞋網市場評論員吳章友認為:
首先,成都女鞋發展有點類似惠東模式,一直以貼牌加工,外貿接單等偏生產型為主導的發展路線,其發展歷程也是直接從手工作坊——流水生產——出口外貿的三級跳躍式發展,錯過了創立自主品牌的最佳時期。要知道,國內目前一線鞋類品牌大多創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趁著市場品牌化初興之際,快速布局,搶占市場,這才成就了品牌的今天。而這個時期,成都女鞋大多還停留在作坊加工為主的貼牌階段。
其次,地理位置差異。成都,四川省會,位于中國西部,人言道,蜀道難于上青天。相對浙江溫州、福建泉州、廣東廣州等沿海地區而言,成都在交通設施,經濟發達程度,最新資訊捕捉、品牌管理先進理念引進等諸多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對品牌的創立與快速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是以時尚新穎款式來引導消費的女鞋品類,影響更甚。
除了發展模式,品牌時機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外,人才這塊也是制約成都制鞋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筆者在與成都眾多鞋企相關負責人溝通中發現,很多鞋企都在抱怨人才難招,特別是品牌營銷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極度稀缺。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人才返鄉創業等扶持優惠政策,但很多人還是選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及沿海發達地區。
天時,地利,人和,成者必備的三要素。而在這里,猶如三座大山,橫亙在成都女鞋品牌發展的路上,把自主品牌的春天擋在了門外。如何轉變思維去破局?如何助推產業升級,走向高端?筆者認為:
政府主導是關鍵。據了解,在最新的《成都制鞋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中,成都要通過“一都兩園”的建設以及搭建配套產業鏈,實現“千億百萬工程”,即實現1000億元產值、100萬人就業,并作為“龍頭”,帶動四川鞋業產業發展。
資源整合,借勢互聯網。“女鞋之都”成都正布局“一平臺七中心”,即鞋業千億交易平臺,原材料交易中心、成品鞋訂貨中心、互聯網科技中心、創新創業中心、電商服務中心、研發設計與質檢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借助互聯網力量,打造鞋業全新產業鏈。
抱團發展,助推地區產業升級。2014年底,200多家成都鞋廠自發“抱團取暖”,成立了全國首個鞋類工廠聯盟,從“競爭”走向“合作”,從資源到渠道,從品牌到營銷,全方位,深層次的抱團出擊,加快成都自主鞋類品牌的建設步伐。
目前,成都女鞋涌現了艾民兒、卡美多、麗點、花晨月、今麗、依百蘭、雅美迪、安迪拉、亞美尼娜、海之船、金荻兒等眾多女鞋品牌。雖然,其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與國內其他一線女鞋品牌尚存有距離,但筆者堅信,隨著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的轉移,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鞋產業融合升級的完成,這座“女鞋之都”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