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打贏“李逵” 我們得到了什么?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2014年中國體育品牌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急速狂奔著。李寧與小米攜手,走上了高科技道路;匹克繼續著自己的國際化路線;特步和361則開始在兒童市場創出一片天。可與此同時,另一家國內知名運動品牌——喬丹體育卻在忙著另外一件事——打官司,而這起官司的原告方正是美國傳奇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
當然要說起這場官司,我們還要從三年前說起。那一年,春風得意的喬丹體育正在為自己的上市作著最后的準備。但2012年2月22日的一紙傳票卻讓這一切被迫擱淺。前NBA巨星喬丹以侵犯姓名權,誤導消費者等理由將喬丹體育告上了法庭。這樣的一紙訴狀讓喬丹體育不得不迅速的做出了回應,并對自己公司的名稱等做出了澄清。他們首先通過對漢字“喬丹”的重新解釋,否認了對喬丹姓名權的侵犯問題,其后又援引《民法通則》,對喬丹提出的所謂姓名權進行了質疑。在一連串的危機公關之后,喬丹體育還在法庭上積極應訴,最終法院駁回了喬丹對中國喬丹體育的指控。
但事情卻遠未因一次判決而結束。到了2013年4月,喬丹體育以破壞名譽,耽誤上市等為由,上告泉州法院,要求喬丹賠償800萬美元。而幾乎與此同時,喬丹也在第一次指控失敗之后,想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提起了訴訟,而其訴訟內容幾乎與第一次如出一轍,即侵犯姓名權,誤導消費者,并提出了114萬元的索賠請求。這一次,喬丹在訴狀中不僅提到了自己的姓名權問題,更將自己兒子、以及自己身背號碼的所有權(喬丹在公牛隊一直是23號)等問題一并提了出來。由于喬丹體育的Logo一直就是一個打籃球的人的形象,并且旁邊配有“23”這個數字,對于這樣的指控喬丹體育也一時束手無策,最后不得不將“杰弗里喬丹”和“馬庫斯喬丹”(喬丹的兩個兒子名)等78個注冊商標一并撤銷。而這樣的行為再一次讓所有關注這起事件的人看出了端倪。
此后就是喬丹再敗,再訴。2015年4月13日,喬丹將喬丹體育告到了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就在昨天法院方面做出了維持原判,駁回上訴的判決。至此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著這場“李逵”和“李鬼”的較量中,“李鬼”笑到了最后。
其實回顧近幾年,在中國的體育商業市場上,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之前的阿迪王便是一例,在阿迪達斯的幾次“圍剿”之下,阿迪王最終難以招架,在法庭上大敗虧輸。而除了國外名牌中國本土品牌蓄意“模仿”之外,許多中國自己的品牌也同時被惡意搶注。其中,中國籃球明星姚明就被一家女性用品公司所搶注。無獨有偶,另一名中國球員易建聯的名字也同樣被一家球鞋生產廠家捷足先登,易建聯得知后立即將該廠商告上法庭,經過4年的審理終于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但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阿迪王,“姚明衛生巾”還是“易建聯球鞋”,這樣的品牌都會對原品牌的價值起到重大的負面作用,從而造成品牌價值的流失。
今天,雖然喬丹體育在法庭上戰勝了喬丹,但由此給雙方帶來的諸多損失卻再難彌合。喬丹體育失去了上市的機會,并有可能永遠的失去美國,甚至其他歐美國家市場,而喬丹作為一個擁有自己品牌的巨星,卻不得不為自家品牌在中國取一個什么樣的名字而憂慮。這樣的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果真的是我們所有人想要的么?而那些用姚明、易建聯等知名運動員注冊的企業是會因此一炮而紅還是一敗涂地,現在看來答案已經越來越清晰了。(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