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紅蜻蜓鞋文化博物館 見證千年鞋文化發展歷程

浙江永嘉甌北五星工業園,擴建后的紅蜻蜓新股份大樓內,鞋文化博物館有了新面貌新規模。一樓為鞋文化館、二樓為品牌館、三樓為科技館,總面積295000多平方米。在溫州諸多企業中難見這樣的規模。

一樓鞋文化館全館面積1500平方米,共收集了1500多件鞋履藏品,主要分為“歷史沿革區”、“三寸金蓮區”、“少數民族區”等三個主題進行展示。
進入展廳,一雙龐大的龍鳳呈祥婚鞋格外引人注目。這只繡鞋采用中國傳統婚鞋的經典,龍鳳呈祥圖案。在紅色的鞋面上,光是真絲色線就用了60多種,采用了10多種針法繡成。全長2.8米(寬0.87米,高0.71米),重達63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只繡花婚鞋。




放眼歷史沿革館,從我國新石器、魏晉南北朝、宋元明清、民國等歷史時期,鞋的材質、款式、用途各不相同,系統反映我國幾千年鞋履歷史面貌和制鞋工藝的發展過程。在展出收藏的鞋履中,不乏有首次向世人亮相的傳世品,如:商周辟邪玉雕鞋、戰國銅靴鐓、漢代女皮靴、魏晉鎏金五朵履、唐代聯珠紋鞋幫和金鳳銀鞋、遼代鷹奴木俑、明代小腳鞋、清代金蓮套靴、綠纟意皂靴、高底繡花金蓮鞋、清代花盆底鞋等以及幾十個少數民族的鞋履。這樣的展示將鞋與民俗、文化相結合,體現中華鞋履文化的傳承。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關于鞋有好多種叫法。古時稱鞜、靸或履,也有稱為履、屩、屐、鞮。據考證,古代百姓穿木屐,一是為了涼爽,行走硬朗;二是為了防濕,尤其是潮濕陰雨的南方,常把木屐作為雨鞋穿用,可謂一鞋多穿。



紅蜻蜓鞋文化博物館是一面歷史的鏡子,從中可以窺見歷代群眾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也是人們進行自我思想教育的陣地。我國鞋履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內容豐富,風格各異,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讓我們走進這絢麗多姿的鞋履世界,盡情享用這份祖國文化的精神財富!(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











